普京重磅表態(tài):進口替代不是萬能的,愿為全球供糧,但有個前提
蘇牧野
俄羅斯提出用糧食換取外界解除對俄制裁,又說俄羅斯不打算自行切斷與技術發(fā)達國家的關系,都有一種放軟話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近日讀到的大西洋雜志對康奈爾大學歷史學教授Nicholas Mulder的一篇專訪。Mulder教授最近出版了《經濟武器》一書,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大多數(shù)經濟制裁都沒有效果;甚至有時候,制裁會起到反效果。
具體到俄烏戰(zhàn)爭,Mulder教授認為,迄今西方各國的多輪制裁有一個明顯缺陷,那就是沒有明確地告訴俄方,制裁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想讓俄軍停止戰(zhàn)斗?還是要進一步,俄方放棄在烏東和克里米亞的土地訴求?還是要再進一步,尋求俄羅斯政權易幟?還是目標更久遠,尋求在長期削弱俄羅斯國力以致于無法再做類似的事?
因為目標不明晰,所以西方也就無法明確地告訴俄方:如果你做出怎樣怎樣的讓步,那我們就會減少哪一些的制裁措施。而且現(xiàn)在看起來,西方尋求的實際是俄羅斯政權的改變,那是普京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他會覺得自己被逼到了墻角,反而會忘記任何妥協(xié),加大賭注,孤注一擲。
Mulder教授還有一個觀點,就是,當制裁措施無差異地落到所有俄羅斯人身上的時候(比如全體俄羅斯人民都無法使用PayPal、Visa和萬事達卡),那么制裁者此刻的行為,已經和他們希望懲罰的專制者十分類似了,在這個戰(zhàn)場上,專制者已經不戰(zhàn)而勝了。
所以,也許歐美各國應當把普京最新的軟化姿態(tài)視作一個機會,明確提條件,把俄羅斯從“墻角”中放出來,說不定能引上正軌。
謝瑞佳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后,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正在升級,對俄羅斯而言,手中可供其對抗制裁的武器并不多,而且每個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比如能源,俄羅斯到現(xiàn)在也從來沒有說過要禁止能源出口歐美,就是其國家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能源出口。
而在全球糧食危機背景下,糧食自然也是一個用來要挾歐美的好工具。如今已經封住黑海主要港口的俄羅斯,糧食成為了另一個對抗歐美的砝碼,不過俄羅斯這次希望用糧食來換取消制裁,料想歐美大概率并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