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嗎?
張國防
宏觀來說,中國經濟應該希望越南成為下一個“世界代工廠”,也即這里所說的“世界工廠”,只要自身認知、節奏、均衡把控的好,硬科技原生性、勇氣級做的棒。
希望的錨定點,當然不是上一句話,而是在于:希望中國經濟體進入到以科技創新0-1(如美國、芬蘭、瑞士、以色列等)、制造世界代工廠(如德國等)、金融市場高度發達(如美國和英國等)、服務業發達等。
至于“代工廠”,如果哪一天真要是在大陸的的經濟占比中越來越小,那才是經濟發展功成的標志,那才是中國經濟體發達化的內涵所在。
500年來,資本作為一股成系統的力量,全球范圍內最有穿透力,或者航海貿易、或者殖民戰爭、或者自由貿易全球化,內核在于資本用IRR內部收益率等投票。
1980年代開放,資本帶著世界代工廠涌進大陸,因為那時世界代工廠的IRR是全球洼地。
大家看到來的是世界代工廠,沒注意,或者沒能力注意其實很多要素,到現在也沒有大規模融通進入,那就是金融服務業;以及自身的金融服務業尚未真正發展出全球競爭力。
比如去年擱淺在蘇伊士運河的貨輪,分析下來,大陸元素經濟占比值10%多一些;比如其中的全球貨運險,大陸金融機構占比不到2%。
總是盯著按勞分配四個字中“勞”的傳統意義,也即偏向于體力勞作,那奏是一葉障目嘍。
紅墻天團的宏觀政策節奏還是一直在均衡點上前進的,所以的前幾天《求是》雜志組長的《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說: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北京這座城市的產業躍遷、騰籠換鳥的一個方向,就是面前全國和全球的新興金融服務業;對外的中歐投資協定,也是發展節點上的適配要素……
反倒是一知半解、帶著農耕思維和話術體系的老腐朽們,抱著一點點溫飽大談零和博弈、保守殘缺視為至寶, 倒不是再次被全球資本蹂躪,而是被這個政治經體的前沿精英們落下。
這些個角度的群體,抱著本孫子兵法得意于不戰而勝、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以智克力,五禽戲的技巧和聰明,到現在也沒認知到英國人下午茶里想加蔗糖,那就全球做土地、勞動力、物流配置,資本呢,證券市場上募集;技術呢,市場化支持職業科學家原生性創造;想法桎梏呢,市場化思想市場去啟蒙……
所以的,面對越南經濟體世界代工廠的崛起,去和全球資本競爭呀,實力、資源要素等,以IRR的比拼硬杠呀……
用一句前些年常常酸不溜秋的一個說法一樣:你看那些發達國家,知識產權都被他們占著,欺負人。
這句話的應該是:領先知識產權應該以及永遠都會在發達國家政治經濟體,當中國政治經濟體擁有更多的、規模級的知識產權的時候,這些先進的知識產權,還是在發達國家政治經濟體。
就看你想不想做,以及能不能做到;狼來了是弱者的顫抖,自己要做狼……
其實的,微觀經濟層面,與一些個自己抱守落后咬文嚼字的老腐朽們不在一個元界的“市場前沿”中,尤其是長三角、福建、珠三角的資本、金融、相關要素、供應鏈等,其實的早就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并駕齊驅,開進了越南、印尼等新興世界代工廠市場……
===
言冬
這些年,越南的迅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并不認為越南會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或者并不是“取代”,而是兩者可以“共存”。
說個我知道的例子,早在七八年前,我的一個做外貿的朋友就和我說,他要去越南發展了,他所在的貿易公司是三星和諾基亞在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商之一,而彼時三星和諾基亞有意在越南建廠,所以作為乙方,他們要先去當地先行探索市場,做好人員和供應鏈布局。后來,正如他所說,三星和諾基亞的確在一兩年之后就在越南開設了新工廠,而他們也把一些供應鏈和人員從中國搬到了越南。
對于跨國公司進行供應鏈的轉移和新布局,并不是近幾年發生的事情。實際上,這種產業的轉移是一種動態平衡。大公司考慮的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他并不會為一國的發展進行考慮,只要越南成本低有稅收等政策支持,就會吸引一部分產業鏈,而要想成為中國這樣量級的世界工廠,僅靠一些企業把部分的產業鏈進行轉移是不夠的,還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布局,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相應的人才儲備等等,這些方面需要長期積累,越南并不能一朝一夕實現。
金錢永不眠
文中對比提到了韓國,其實做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韓國,這幾年并不富裕,早就過了輝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