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達80歲以上
高格析
如何迎接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大意是說:尊敬我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在現代社會,其引申意義就是養老社會化。
雖然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在,但在現代社會里,已經很難實現了。年輕人大多數已經離開故土,在外闖蕩謀生,父母和子女的空間距離已經非常遠了。古代社會的男耕女織、每時每刻可孝敬雙親的景象已經不再存在。就是把遠方父母帶在身邊,一有父母思鄉之苦、不習慣城市生活之憂,二有代際溝通之不暢。國民女婿、國民媳婦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雞毛蒜皮居多。就是居于同一城市,很少有父母選擇與子女共同生活的。除非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已經幾乎沒有老人愿意跟下一代共同生活的了。
剩下的最現實的選擇就是社會化養老(包括居家或養老院)。除了生病住院,兒女來陪護,其他時間還是老人自己生活的時間居多。居家則是依靠鄰居或社區幫襯,在養老院里則只能依靠護理人員了。
養老無非就是衣食住行。許多銷售養老保險的機構宣傳養老需要幾百萬的花銷,有些言過其實,仔細算算日常生活根本花不了那么多錢。年老之時,最大、最重的花費還是醫療支出。只是醫療支出是一種可能性支出,提前購買醫療保險完全可以解決好。
想到這里,我認為:地方政府與其關注提升居民養老金支出水平,不如多關注提升醫療保障支出規模。以東部地區某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為例,目前的人均醫療保險費補貼只有500元/年的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則有1200元/年的水平。假設將醫療保險補貼提高一倍,居民享有的醫療保障水平也將提高到原來的一倍。這會大幅減少許多就醫家庭的醫療負擔。同時,從深遠意義上來說,不斷提升的醫療支出必將培育出強大的健康產業鏈和醫療市場。
可以預見,10年左右,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醫藥、護理等健康產業規模會不斷發展起來,健康中國激發的市場潛力規模也許將遠超11.5萬億元的水平。
高倉龜
從國辦這次發的這個十四五健康規劃中,能看到很多新的東西。比如這兩條,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托育服務網絡”,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增加居家、社區、機構等醫養結合服務供給”。這兩條一條面向幼兒一條面向老年人。這或許跟上次七普數據中越來越低的生育率和越來越高的老齡化數據有很大關系,提高生育率自然需要社會和政府完善托育服務,提高生育意愿,而老齡化的加深也意味著未來要達到老有所養,我們還需要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