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部署穩物價、保能源供應

鐘正生
2022年4月CPI同比2.1%, PPI同比為8.0%。4月CPI同比增速較上月提升0.6個百分點,背后的原因有三:1)疫情推升物流運輸成本和居民囤貨需求;2)國際糧油、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依然較大。3)PPI向CPI的價格傳導也有助推。當前CPI增速的上行仍是結構性的,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下滑0.2個百分點,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偏弱抑制著居民非必需消費需求,疫情防控進一步沖擊線下服務需求。
4月PPI同比增速繼續回落,環比漲幅收窄。分行業看,4月上游采掘及原材料行業PPI環比漲幅多數收窄。環比漲幅較高的行業依然集中于石化產業、有色金屬、黑色系商品三大板塊。一方面,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高位震蕩,但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助推下,國內期貨價格相對走強。另一方面,保供穩價措施積極推進,黑色系商品漲幅回落。然而,后續國內基建穩增長的預期依然較強,焦煤等商品供需缺口依然存在,黑色系商品價格回落的根基尚不穩定。
4月PPI向下游行業及CPI傳導的跡象較多。一是,生產資料中,加工工業的表現依然較強,環比持平于0.4%,這意味著PPI生產資料向生活資料的傳導較強。二是,生活資料的環比增速并未跟隨生產資料收窄,而是持平于上月;生活資料的同比增速相比上月提升了0.1個百分點。三是,CPI家用器具分項環比上漲0.4%,相比2015至2021年同期均值高出0.3個百分點,表明工業品價格高位下,PPI向CPI傳導有所加快。
后續通脹內憂與外患并存。一方面,國際糧食、原油價格上行風險較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彈性的釋放或進一步助推輸入型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國內物價運行存在三點內部隱患,包括國內工業品向居民消費的傳導有所增強,黑色系商品價格和新一輪豬周期的潛在影響。
當前我國結構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是全局性貨幣政策操作面臨的約束之一。4月22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5月9日央行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將“穩物價”排在穩增長和穩就業之后,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目標之一。我們認為,后續央行將繼續多措并舉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積極推進寬信用,同時為經濟薄弱的環節提供更多的定向支持。支持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融資的1000億元再貸款工具可能較快落地,這將有助于對沖物流運輸成本上升對通脹的沖擊。

薛躍
最近幾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基本上會議重心都在穩經濟和對中小企業紓困上面。不過,雖然國常會一再表示,要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是說實話,從貨幣政策入手,來對中小企業紓困、增加就業,這個反應鏈條還是長了一些,可能作用并不夠直接。在當下的環境里,疫情封控才是中小企業和高校學生就業的阻礙,這一點如果緩解不了的話,光靠經濟政策的改變可能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