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組已經進駐,長沙比亞迪目前正常運轉
![鄒佳銘](https://images.caifuzhongwen.com/head/pro/zoujiaming.jpg)
鄒佳銘
比亞迪長沙工廠因污染問題,這幾天深陷輿論風波。作為吃瓜群眾,在事實沒查清楚之前,發(fā)表任何意見都是不負責任的,尤其是作為法律人。
但是,5月7日晚,比亞迪在其官方微博發(fā)布了一條聲明,稱:“在比亞迪雨花區(qū)緊挨工業(yè)園區(qū)的部分居民區(qū),或存在異味情況,公司已采取相關措施,并積極改善。針對網傳‘排放超標引起流鼻血’的情況,屬于惡意捏造關聯(lián),已報警,并將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边@則聲明明顯是高高舉起大棒的姿態(tài),著實與其在行業(yè)中的地位不符。
我們暫且把“排放超標”是否屬實放一邊,只說在“周邊小區(qū)上百個孩子出現不明原因鼻出血,大人也出現惡心嘔吐、久咳不愈等癥狀”,發(fā)生了群體性健康事件的情況下,居民維權的方式是否有問題?
多人持續(xù)的相似癥狀,就能排除是個體原因,只能從共同的環(huán)境入手找原因。汽車制造過程中,涂裝等環(huán)節(jié)經常使用的大量化學產品,處理不當,就會污染周邊大氣和水體,這是一個常識,也是比亞迪2011年將生產環(huán)節(jié)從深圳寶龍工業(yè)區(qū)搬離到長沙的原因。
湖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官網顯示,有居民信訪舉報比亞迪涂裝車間油漆味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經當地執(zhí)法部門聯(lián)合調查屬實。同時,比亞迪也曾因噴涂車間廢氣排放污染,被列為省級環(huán)保督察重點監(jiān)管對象。
尤其是,小區(qū)能聞到刺鼻的氣味,不僅是居民們的一致反映,在多方參與的溝通會上,環(huán)保部門和比亞迪公司代表也承認這一事實。這就足以建立比亞迪與居民健康受損之間的聯(lián)系。
據此,居民們向政府、職能部門、比亞迪反映情況,或提出訴求,就是合理合法的行為。
那么,網傳“排放超標引起流鼻血”的情況,就不屬于“惡意捏造關聯(lián)”。相反,依照相關法律,比亞迪在此情況下應當提出證據,證明廢氣排放與居民健康受損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也就是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這就是環(huán)境污染侵權責任中的嚴格責任。
雖然,居民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向相關部門反映、向媒體披露、與比亞迪協(xié)商,都是法律賦予他(她)們的權利。當然,報警也是比亞迪的權利。但是,我很好奇的是,比亞迪以什么罪名報警?
可能的選項是:誹謗罪?損害商業(yè)信譽、商業(yè)聲譽罪?但是,誹謗罪的對象不能是單位,更為重要的是兩罪都要求有“捏造事實”的行為。比亞迪認為是“惡意捏造關聯(lián)”,但是法律并不要求原告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反而是被告若不想擔責,需要拿出證據來否認排放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在小區(qū)能聞到氣味、比亞迪存在排放問題的事實前提下,這就不是“惡意捏造關聯(lián)”,而是建立了損害與排放之間法律上的關聯(lián),何罪之有?
比亞迪在聲明中也承認:“或存在異味情況,公司已采取相關措施,并積極改善?!蓖瑫r,據鳳凰網新視界報道,雙方之前溝通的結果是,比亞迪承諾:一期項目將徹底整改。二期已經完成了環(huán)保設備安裝,現在正在調試,需要一段時間。
但是,比亞迪一方面承認排放有問題,一方面又向公安報警居民“惡意捏造關聯(lián)”,這不是“賊喊捉賊”嗎?就象兩個小孩平坐扳手腕,一方將勝的情況下,另一方不僅站起身,還順手拉上傍邊的人一起壓制對方,這不僅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以強凌弱的姿態(tài)更是難看。
雖然還沒有官方的調查結論,比亞迪一直以自己委托的檢驗報告為根據,主張排放符合標準,辯駁居民的訴求,這份報告成為比亞迪的擋箭牌。但是,有如下幾點質疑:
第一,所謂的標準,是在廠區(qū)與居民區(qū)間距合法前提下的標準。如果間距不合法,是不是也不能以此為標準?
第二,檢驗報告是由比亞迪單方委托機構出具的,有可能喪失中立性,應當由執(zhí)法部門指定權威機構出具。
第三,居民說廢氣排放的高峰期是傍晚到第二天凌晨,刻意避開這個時間段的數據,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排放標準是追究刑事和行政責任的依據,但是對于民事侵權責任而言,只要人身損害與排放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就可以。
退一步講,即使比亞迪排放符合標準,也不等于它沒有責任。所以,重點不在于排放是否合規(guī),而是損害和排放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且這個證明責任應該由比亞迪承擔。
最后一點補充,如果存在違規(guī)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事實,企業(yè)不僅應當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這也是一種應當由公安立案調查的犯罪行為,被害人到底是誰,一目了然。
當然,我們更愿意相信比亞迪作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民族品牌,能擔負其“民族”的期望,不僅造福一方經濟,還保衛(wèi)一方藍天。在藍天之下不僅是你我他,更是我們共同的未來!
![張國防](https://images.caifuzhongwen.com/head/pro/zhangguofang.jpg)
張國防
一些孩子們及其家人健康受到了實質影響,這是非常嚴重事情,無論如何解讀和辯論。
這是個絕對量,不容討論,不容分析;
即便是質疑,也要先切實關注一下這些孩子及其家人的健康問題為基礎前提。
同時的,長沙BYD事件過程中,也同樣出現了一個容不得討論、容不得分析的事情:絕對清潔的空氣、水和綜合環(huán)境。
污染,聽起來當然不令人愉快,但要禁止所有的污染活動,即便是沒有現代工業(yè)產物的工廠、汽車等,人類生活環(huán)境中的牛馬雞鴨糞等,也是環(huán)境污染的范疇;況且現代生活所需的工業(yè)品、工業(yè)服務,必然會有環(huán)保污染副產品。否則,如果倒退回去的話,更多的包括事物不夠引發(fā)的饑荒和戰(zhàn)爭,醫(yī)療難有保障導致的壽命減半......
所以,這不是一個“結果主義道德推理(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范疇的事情(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于道德行為的后果),而是康德的“絕對主義道德推理(Categorical Moral Reasoning)”范疇的事情,也即道德有一定的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以動作的意圖、過程為考量,而不是結果。
用經濟學的話術及其基本原來闡述一下:社群和社會,不是要完全消除污染,而是要權衡成本與利益(收益、獲益),以便決定允許那種污染,以及允許多少污染,同時,受到污染影響城建規(guī)劃、社區(qū)居民相應得到怎樣定性、定量的補償。
也即,這是一個平衡量,不是一個絕對量。
就長沙BYD事件而言,這是一個平衡態(tài)、均衡態(tài),不是一個絕對放任污染,或者說絕對取消工廠的事情。
是居民個體家庭、居民社群社區(qū)、工廠、工廠就業(yè)和稅收、工廠帶動的產業(yè)鏈、工廠帶動的金融資本鏈、BYD消費者、BYD權益持有人、媒體、學者、全球環(huán)保認知和執(zhí)行階段及其輿論、區(qū)域政府、中央政府等諸多相關方的平衡復合函數。
就已然出現的事情,尤其是已然影響了孩子及其家人的健康這件事,以經濟學的一些詞匯和結構:產權、科斯定理、成本、收益、邊際、外部性、外部性內在化等,簡要分析起來:
第一層: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解決方法。
無論如何討論、行動,占比最多的,其實還是“外部性的私人解決方法”。
“工廠污染”,是“居民主權”,和“工廠主權”,兩個清晰主權間的“負外部性”。
因為工廠的污染行為,影響了居民的福利和權益,又沒有適配的補償,那工廠和居民之間的關系就失衡了。這也是當下事件的源起,以及還在失衡中交互著(居民方拉橫幅抗議、報警、訴諸媒體;工廠方解釋、合規(guī)性行動等),交互的方向,是朝著新的平衡態(tài)發(fā)展,現在尚在過程中。各方花費的時間、精力、費用,皆是外部性內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的成本。
其實的家庭中、社群中、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在這種“外部性私人解決方案”中得以找到新的平衡,也就是科斯老先生的定理(Coase Theorem):私人經濟主體可以解決他們之間的外部性問題。無論最初的權利如何分配,有關各方總可以達成一種協(xié)議,在這種協(xié)議中,每個人的狀況都可以變好,而且,結果是有效率的。
第二層:外部性市場無效率或者市場失靈時的公共政策干預
外部性私人解決實際上會發(fā)生“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ast)以及有時會超出當事人的預期和承受,比如,工廠可以出資,讓周圍受影響的居民全部搬遷,遠離污染;想來成本數以幾十億計。
那么這時候就需公共政策及其持有人政府發(fā)揮作用。
而且,這并非哈佛Michael J. Sandel(桑德爾)的課堂失控電車之問中的閘機扳還是不扳的問題,“宏觀經濟發(fā)展”與“個體健康”之間,是可以有新的均衡,以及可以有跳出存量躍遷增量角度的均衡。
經濟學角度,政府公共政策工具有兩類:
一是命令與控制政策:管制,也即行政命令、規(guī)定、禁止等,約束工廠排放量、排放時間等。這是一個選項,但也隱含監(jiān)管治理成本,以及宏觀經濟成本及其的不進則退。
比如面向工廠,關閉也是一個方向,綜合成本顯而易見;如果不關閉,有效率的、定性、尤其是能夠邊際定量的規(guī)則,政府監(jiān)管治理者需要了解有關特定行業(yè)以及這些行業(yè)可以采用的各種技術的詳細信息,但這件事情,顯而易見是困難的,成本巨大的;
比如面向居民,搬遷,成本依然巨大。
二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政策,比如用于糾正負外部性影響的矯正稅(Corrective Taxes),以稅收,作為工廠面對污染的外部性內在化,以促進私人決策者自己解決問題。
BTW:在這樣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可交易的污染許可證作用的時效性適配不上。
第三層,公共政策干預的多層次性
這涉及到區(qū)域政府,包括但不限于就業(yè)、稅收、產業(yè)鏈、金融、資本、民情民義等,涉及城市規(guī)劃部門在洶涌澎湃的城市化進程的大浪中的具體的用地規(guī)劃(比如,工業(yè)用地與住宅用地的先后、安全距離等;與之相關的,即然工廠周邊既成事實有了居民社區(qū),那工廠擴建生產線時,還可不可以上行涂裝焊接工序等);
涉及到行業(yè)治理執(zhí)行部門、行業(yè)監(jiān)管規(guī)則和邊界的制定部委和協(xié)會、中央政府等;
涉及到媒體輿論、公司全球股東、全球環(huán)境關注等。
事情的發(fā)展,必然有其起、承、轉、合,以當下政府的行政級市場化干預方式、方法、工具等,比如,當下當地政府組織的專項調查組已經成立并進駐開展工作,必然不會讓這類環(huán)境污染惡化成為“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事件會隨著包括但不限于拉橫幅、發(fā)聲明、政府干預、媒體參與等多方的各類交互中結合"卡爾多-希克斯改進”和“帕累托改進”中達到新的均衡。
會不會是帕累托最優(yōu)?
其實的,在偶看來,有比帕累托最優(yōu)還優(yōu)的均衡態(tài)。
帕累托最優(yōu)的狀態(tài),是"存量"范疇的最優(yōu)態(tài);雖然叫做最優(yōu),但只是相對的均衡而已,比如工廠和社區(qū)的物理位置不變、工廠不搬繼續(xù)生產的話,現有存量狀態(tài)新的均衡下,污染還是會有,居民健康還會受到實質的影響(尤其是孩子的健康,不是補償多少資金能夠彌補的),工廠的產量、產能、生產周期、產業(yè)鏈、金融資本、行業(yè)競合還是會受到影響。
比最優(yōu)還優(yōu)的在哪里?在于跳出存量,在增量;
增量在哪里?工業(yè)化引起的矛盾,找工業(yè)化,找科技創(chuàng)新,找資本支持的新技術,邊際成本適配的新技術,解決掉工廠的污染源。
比如,這次長沙BYD工廠的VOCs揮發(fā)物,是可以用包括但不限于光解光催化VOCs治理技術、低溫等離子技術等,加上在線檢測等輔助技術得到解決。
這樣的市場化科技創(chuàng)新,因為面向的是環(huán)境公共品,所以,同時確實也需要政府以市場為基礎的產業(yè)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補貼”等,作為這個行業(yè)的正外部性激勵,使得這一領域的科技創(chuàng)新及其產業(yè)化獲得外部性內在化。
實際的行動中,BYD工廠依然進行著,新增廢氣處理設施、對現有涂裝車間進行技改等。
之前投資過一個光解光催化VOCs治理技術項目,遺憾的是暫停在環(huán)保產業(yè)的周期性發(fā)展洪流中;如果尚在健康運營,到是可以參與解決這次的長沙BYD工廠污染時間的增量均衡。
這樣的事件,當然不是個案;林林總總,所投資項目經歷的草甘膦生產商、成衣印染廠、印刷廠、科研機構實驗室、晚八點之后的山東半島等等,各種復雜VOCs......
期待這樣一個事件,可以促進“基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環(huán)保產業(yè)新周期”的觸底反彈,進入一個上升期,成為這一領域外部性內在化啟示及其啟示之后的行動。
===
![隱隱](https://images.caifuzhongwen.com/ios1614474392186.jpg)
隱隱
實際上比亞迪面臨的污染指控并非僅此一起,此前深圳比亞迪也曾多次陷入污染爭議。而這次長沙比亞迪的曝光程度尤為顯眼,個人覺得有一定城市和該工廠此前負面消息的影響疊加。圍繞本次事件比較關鍵的爭議點,就是先有廠還是先有居民生活社區(qū)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城市規(guī)劃設計的不合理,猜測近十年,無論比亞迪還是當地政府都沒有真正從長遠考慮過相關環(huán)境如何與周邊的人和諧共生。另一個問題,就是該工廠的工業(yè)廢氣是不是在夜間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想做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比亞迪還是在ESG方面多下點功夫吧,否則圍繞其電池污染與減排成本的議論聲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