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非宣布將自購4000萬,創公私募界個人認購產品記錄
陳燕
且不論這4000萬是不是董承非的全部身家,就這金額的絕對值也確實創了公私募界基金經理個人認購產品的新高記錄。上次有如此大手筆的個人認購是公募基金公司睿遠的基金經理趙楓,他在2020年2月18日發行“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時自購3000萬并鎖定4年,主動比投資者的持有期多出1年,且該認購部分不參與配售。當時睿遠三年期混合基金一日募集約1000億,最終按照60億規模啟動約20:1配售,可謂盛況空前。趙楓個人持有份額占基金總份額的0.5%,若三年到期時客戶忙著用腳投票,就意味著第四年趙楓個人持有份額在總份額中的占比會進一步提升,他的個人利益是牢牢地與基金綁定在一起的。
董承非即將發行的產品作為他奔私之后的第一只私募基金,只向特定合格投資者披露產品詳情,目前還看不到這只新作是否也是定期開放產品,是否有較長時間的鎖定期,規模限定為多大,這筆資金會在多大比例、多長時間維度上與投資者利益綁定?作為年初卸任興全基金副總,奔私引發媒體熱議的公募頂流,董承非有多大的資金號召力,這次我們拭目以待。
如果有人要說這些基金經理動輒募集百億,賺到兜里的管理費很快就能覆蓋自購金額,我更愿意相信無論是趙楓還是董承非,他們都是以做專業資產管理為終身職業和信仰的人。他們的自購更像是宣誓,是信心自證。之所以這樣認為,不僅僅是因為認購的絕對金額大,更因為他們的職業軌跡,看一個人,要看他的歷史和成長路徑。
董承非是一個從碩士畢業即入興全基金工作,一路從研究員干到副總的人,執著韌勁和成長能力可見一斑。他2007年2月開始管理第一只基金,經歷過2008、2015和2018至今,單看某個階段很難有驚喜,但是長期業績突出。而興全基金本身又被譽為“明星基金經理的搖籃”,不論是曾經在6000點勸基民贖回的良心經理楊東,還是行業活化石的傅老師(睿遠傅鵬博),還是牛熊通吃的王曉明、股債雙通的杜昌勇,他們都曾是董承非在興全的良師摯友,也被網稱“興全五絕”,董承非此次奔私也是去了王曉明和杜昌勇新合并的睿郡資產。而這個圈子本來就很小,哥大碩士畢業的趙楓曾經與王曉明共事過,在公募歷練了十多年之后與王曉明共同創辦了私募興聚,2020年又回流公募,加入傅老師所在的睿遠基金,而睿遠的創始人也是傅老師的得意門生,中國公募界公認的價值派大師陳光明。
從這里可以看到兩位超大自購金額的基金經理,有著某種意義上的理念交集。而且這倆人發產品,一個在2020年新冠剛爆發市場悲觀的時候,一個在2022年新冠再度肆虐市場又陷入膠著之際,在宏觀時點上,資管人有著自己的考量,翻看優秀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我們會經常看到他們暫時離開一線,選擇“詩和遠方”的時候,誠然,市場就是這樣,80%的錢是在20%時間里賺到的,其他時間只能陪跑和思考。
所以如果要問中國二級市場資管領域有哪些派系和圈子,以興全系大佬為核心的這幾家公私募是最典型的師承一脈,他們的職業背景非常純粹,就是將“替人管錢”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從資管行業的觀察看,我希望不論公奔私,還是私回公,他們這樣出身的管理人都能不改初心,不斷精進自己的管理能力,真正對投資者負責任,推動行業向上發展,尤其是在私募的,如果能用公募的標準來約束自己,讓私募越來越公募化、規范化,將是投資者的福音。
從財富管理的視角看,我希望投資者如果選,請了解清楚他們的背景和能力再選。如果愛,請深愛。基金,本質上賺的是時代紅利賦予一個個優秀企業的成長空間,大部分基金只能賺到時代向上的平均值,而我們挑選基金經理,無非是想通過他們獲得超過平均值的收益,這個超額本身就是很困難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也需要有合理的心理預期。如果我們把頂流基金經理當做無所不能的神,那么出發點就錯了,大概率是要“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頂流只是比一般人有更強的學習能力、糾錯能力和稍高一些的勝率,僅此而已。不要做“基金賺錢,基金公司賺錢,而基民不賺錢”中的“基民”,看準車、上對車、安心坐到站,不坐不適合自己的車,是在充滿不確定的市場中唯一可以自控的。
言冬
今年1月董承非從興證全球基金離職,2月加盟了前公司樓下的睿郡資產。昔日“興全三劍客”杜昌勇、王曉明、董承非再次聚首上海睿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息一出,曾一度引發網絡熱議。當是就有傳言稱董承非奔私后,睿郡會很快為其發行新產品。
?
果然,入職才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甩出了個王炸。新產品都沒怎么宣傳,董承非倒是先帶頭斥資4000萬元認購了自己管理的產品。因為此舉刷新了國內基金經理自購的新高,所以熱度一定比上次奔私更高。
本次消息的積極作用顯而易見。從小的說,睿郡和董的產品都一并C位出道了。從大的來講,也能激勵起一些投資者對后市的期待。畢竟在當前市場表現不好的情況下,董承非的壯舉多少會被解讀為大佬在實踐“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抄底信號。
?
可是值得深思的是,現在的市場氣氛貌似不是恐慌,而是信心低迷。而低迷的主因是內外部環境都不友好,并且短時間內看不出什么轉機。在這樣的情況下,董承非居然來了這么一出,到底是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還是想豪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