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撒5億大紅包給市民,這些城市也在撒錢
柏文喜
日前深圳市商務局宣布,將通過美團、京東平臺,向深圳消費者陸續發放5億元消費券,以更好滿足市民購物、美食、旅游等留深過節消費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促進各類消費有序恢復。這是在預期下行,增長乏力,宏觀層面推出力度較大的逆周期調節措施的同時,地方政府試圖以促進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
消費與投資、出口一起共同構成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對外出口受制于國際經貿關系及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存在較大的不可控應因素;國內特有的體制下因可控性比較強,投資自然就成為促進增長的最容易運用的工具,也是長期以來國內經濟增長對投資驅動形成過度依賴的重要原因。如此一來,一方面引發了越來越明顯的投資邊際效應遞減問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與過度負債問題,導致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而消費作為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不言而喻,再加上中國正處于生產型社會向消費性社會的轉換期,促進消費就成為具備保增長與促轉型這一雙重目標的重要依托。
其實,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還與社會發展目標的轉型有關。當一個社會以國家生存為主要發展目標時,提升國家能力往往就更多的體現在對于生產端投入產出的重視和對國家汲取社會資源能力的建設上;而當一個社會以國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為主要發展目標時,必然就會轉向以消費為核心和以消費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富裕國家和發達經濟體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消費成為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最大的發展動力。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向中上等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社會的邁進,將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為以消費為主,就成為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必然選擇,也是由出口和投資依賴型的外向型模式,轉向內外并重的雙循環模式的必由之路。
因此,將促進消費提升至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高度與層面而言,也就不僅僅是發發消費券來帶動與刺激消費,促進疫情影響之下的消費活動與經濟恢復的問題了。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打通國內大循環,則需要從促進就業和提升收入、完善社保醫療措施、消除消費領域的制度性障礙等方面綜合施力,讓消費者有錢、有消費意愿、有消費環境與消費條件,愿花錢、有錢花、敢花錢和能花錢,才能持續推動消費增長和逐步實現從生產型社會到消費型社會的發展模式轉變。
單單就讓消費者有錢花這一點而言,提升國民收入水平和進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則是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最重要的命題。因此,除了學習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實施中的成功經驗之外,在國民經濟總量中逐步提升個人收入所的比例尤為重要,這本身既是經濟發展質量的體現,也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的所在,同時也是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另外,通過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和轉移支付等二次分配工具和捐贈、慈善、公益等三次分配來適當調節收入差距,讓收入分配更為合理,也是促進消費增長可持續性的重要條件。
就深圳此次發放消費券活動本身而言,這也是旨在解決讓消費者有錢花這一問題的。據介紹,此次5億消費券包括4億元購物消費券、6000萬元餐飲消費券、1000萬元旅游體育消費券和3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當前地理位置定位在深圳市的用戶,均可通過登錄相關平臺APP,進入活動頁領取。本次消費券的發放方式是市場化和開放式、普惠型的,針對所有身處深圳的人士且不區分是否為常住人口,而通過相關平臺APP進行數字化發放也大大提高了發放效率。以發放消費券的方式來刺激和活躍消費,增強五一假期的節日氛圍,可謂一舉多得。另外,除了消費券,促消費還可以通過特定的消費補貼、消費金融支持措施以及降低消費準入條件、鼓勵商家與企業降價促銷,或者給予商家銷售補貼等舉措來進行。
消費券的使用一般而言都是以消費者的付費消費活動為前提的,只要在達到一定消費數額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消費券,這也是利用消費券來拉動消費的初衷所在。不過,這樣一來就又回到了消費者的錢從何處來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不景氣,收入增長乏力甚至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狀態下更是如此。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轉換一下經濟發展思路,將傳統的低效投資驅動模式中由政府掌握和能夠動員的資金,除去必要的社會公共品投資與維護費用之外,直接發放給個人以轉換成個人消費能力,讓消費者以貨幣選票、以市場機制和真實的需求流向,甄選和塑造出更有效率和更有競爭力的企業群體、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與市場格局,篩選和重構出更有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能力的新的經濟格局來。
關于這一點,2020年疫情初次出現期間,我本人、許小年教授和姚洋教授也為此進行了多次和持續呼吁,在經濟運行邏輯與技術操作方面也不存在根本性問題。這一方面,很多國家包括香港地區在內,在疫情期間都作出了不少嘗試,并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這就成了一個決策層面愿不愿和敢不敢的問題,因為這不但涉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問題,也涉及現有多方利益結構的調整問題。
高格析
消費應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強壯的馬車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
從長遠和穩定發展的角度看,消費無疑是最重要的,消費受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最小;從統籌國際國內大局的角度看,依賴消費增長推動經濟增長是最安全的方式。
問題是如何刺激消費?
要消費,首先得有收入。深圳發放5億消費券,相當于直接增加居民收入5億元。以消費券的形式發放,拉動的消費支出更多也更有效。如果直接發現金,很多居民可能會儲蓄起來。
從長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每年定期拿出一定的財政預算用于發放消費券應該成為一個長效機制。特別是針對汽車、家電、裝修、住房等大宗消費應該推出大額消費券,刺激大宗消費支出,讓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消費券是一個增加收入和消費的方式。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要想推動消費穩定持續增長,必須千方百計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是高收入、高消費的國家。跳過中等收入陷阱,必須提升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工資收入。居民的工資收入主要來源于企業。企業主要是中小微企業。企業只有擁有了好的經濟效益才有能力和動力去提升職工的工資收入。
轉了一圈,提升工資收入必須把企業經營管理好并取得好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才是提升工資收入、提升居民消費的根本解決之道。
逹西先生
看了這個新聞不禁要贊嘆一句深圳就是有錢。之前深圳因為疫情短期封城期間,就能看到深圳政府財政力量之足,無論是保障物資還是給企業的一些優惠都看起來十分充分。如今在經濟下行,增長承壓的趨勢下,雖然全國各地都在嚷嚷要促進消費,但是大多數城市也都是紙面文件上號召號召而已,雖然也有部分城市發消費券,但很少像深圳這樣豪擲5億消費券的,這樣既能補貼群眾,又能借機扶持中小企業和商戶,是一舉兩得之舉。
不再猶豫
在看到深圳給居民發消費券這則新聞之后,身在上海的我又得知一個令我們震驚的消息,這個消息又是來自一段廣為流傳的錄音。錄音中的女士是靜安大寧街道居民,她向相關部門投訴,為什么我們小區物資這么點,而隔離小區物資那么多?別人有肉有面包什么的,為什么我們明明挨得這么近,卻沒有收到過這些?
于是對方透露出了幾個重要信息:
第一,對于小區居民沒有物資的問題,其實我們所有街道都是一視同仁的!
第二,除了團購渠道以外,其實每個居委會每個街道,他們每天都應該是有60塊錢保供套餐的!
第三,居委會沒跟你們講嗎?
每戶每天有60塊錢的保供套餐,這可真是一個大“驚喜”!盡管已經有辟謠說這個所謂的保供套餐也是要居民自己花錢買的,但問題在于很多人也并沒聽說過可以買保供套餐這回事。不管是保供套餐還是政府發的物資,中飽私囊的事怕是逃不掉的,所以咱們直接發消費券不好嗎?至少可以避免讓那些蛀蟲偷走我們的東西。反正都是財政出錢,與其用那些無法精細化操作而存在大量漏洞的方式,為何不用消費券這種更科學的方式?
也許答案只有一個:非不能也,是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