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蔚來們折戟歐洲?
Zey
歐洲有一項“年度汽車”評選,從1964年持續至今。評委會由歐洲國家的60名汽車媒體人組成,參評車型至少要在5個歐洲國家內銷售,并有至少5000輛的銷量。這項評選可看作歐洲汽車市場的風向標,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歐洲人的喜好,也能明白為什么中國自主品牌難以進入歐洲市場。
今年的7款“年度汽車”分別是:起亞EV6、雷諾梅甘娜E-TECH、現代Ioniq 5、標致308、斯柯達Enyaq IV、福特Mustang Mach-E、西雅特Cupra Born。除了標致308這僅有的一款燃油車,入選榜單的都是純電或混動車型。關鍵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歐洲市場對于小型車情有獨鐘。而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基本延續了國內市場的策略,一位追求空間,把車做大、加長,要么是SUV,要么是長軸距的中型轎車,這明顯與歐洲人的喜好不符。
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油氣供應緊張,新能源車銷量今年大漲,市場滲透率已接近20%。綠色環保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的歐洲,一直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眼中的一塊肥肉,同樣也是一塊久攻不下的高地。想在歐洲市場有一席之地,他們就必須更加貼近當地市場,用更加本土化的設計和車型來搶占市場份額。
高倉龜
對于小鵬和蔚來汽車在歐洲市場表現不及預期的現實,我覺得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為什么說意料之外呢?因為我們都知道歐洲是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市場之一。這幾年各個歐洲國家都在制定自己碳中和目標,并且已把禁售燃油車放在了日程上。這是少有的國內汽車品牌可以在歐洲打開銷路的歷史機會。然而,銷量不及預期也在情理之中,原因在于歐洲畢竟是老牌車企云集,而且電車主要競品特斯拉的品牌效應顯然要更勝一籌。
購買一件商品,除了功能性以外,品牌效應也很重要,品牌意味著背后的信任。小鵬和蔚來作為非常年輕的品牌,尚且沒能在歐洲消費者心中建立信任,同時在產品層面上,也并沒有出現比特斯拉和大眾電車等更優的性能,所以才出現現在的情況。我個人覺得小鵬和蔚來似乎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出海策略,就像當年的小米手機一樣完全可以去爭取歐洲及其他國家更加細分的新能源市場,不與特斯拉和大眾等強勢外資車企正面競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