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興2021:新冠疫苗盈利900億元
江瀚視野
我們縱觀北京科興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其實這家公司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北京科興就曾經努力布局過疫苗,但是最后的結果是疫苗還沒弄好,疫情就已經結束了,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浮浮沉沉,終于實現了崛起,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呢?
首先,對于當前的北京科興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伴隨著整個市場的發展,北京科興的疫苗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市場影響力,很多中國人接種的也都是北京科興的疫苗,給北京科興貢獻了高額的利潤,所以我們可以說北京科興是一個站在風口上的公司。當前由于受到各地疫情相對比較嚴重的影響,北京科興在市場之上的影響力依然在擴大市場,對于北京科興疫苗的需求也很大,所以對于當前這段時間來說,北京科興在市場上依然擁有較強的市場優勢,這是北京科興當前最大的特點所在,可以說北京科興的這個紅利期還可以持續相當的一段時間。
其次北京科興通過疫苗的生產實際上給自己積累了巨大的利潤,但是對于北京科興來說,可能最大的問題是市場都在懷疑北京科興的這個利潤能否長期持續下去,畢竟疫情終究會過去,一旦疫情最終終結的話,市場上對于新冠疫苗的需求量就不會那么大,既然市場沒有那么大的需求了,北京科興能否保持這么大的盈利水平,就會成為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資本市場向來不相信故事,也不相信眼淚,只相信真金白銀的業績,在生物制藥領域更是如此,北京科興當前無疑是市場最紅火的公司,但是這種紅火實際上潛在著隱患。
第三,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對于當前的北京科興,可能真的需要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可持續性競爭力,要有多款的市場儲備,畢竟市場的紅利終究會不斷消退,一旦紅利期過去了之后,北京科興其實就會面臨巨大的市場,衰退的壓力,依靠單一產品的企業,有可能實現一招鮮吃遍天,但是這種一招鮮的邏輯只會持續相當短的一段時間,當前的北京科興可能需要的是居安思危的意識,只有足夠的居安思危,才有可能持續實現自己的發展。
蘇牧野
疫苗廠商成為疫情蕭條中罕見的受益者。坐擁如此巨大的利潤,廠商該怎么辦?我們聽到了各種聲音。最近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有人呼吁廠商拿出部分利潤來補貼因疫情而停擺的其他產業部門。
不能讓資本發國難財,是一種樸素情感。理性看這件事,可以有兩種角度。
一方面,疫苗是有史以來最具成本效益的一種醫療干預措施,也就是說,疫苗為世界節省的錢,大大超過了疫苗企業的利潤。發表在《兒科》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為嬰兒進行全面免疫接種,每花一美元,至少可節省10美元。到2000年之前,疫苗業都是一個不賺錢的行當,研發、測試和生產花費巨大,而市場比其他藥品要小得多,這種情況直到最近十年,發展中國家的疫苗需求大幅增長后,才有改觀。這次疫情讓一些疫苗企業大賺一筆,可以說是人類社會對疫苗行業遲到的認可和嘉獎。
另一方面,疫苗企業的確可以通過定價,來讓自己更加“向善”一些。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一篇評論,比較了西方三大新冠疫苗——阿斯利康、輝瑞、Moderna——的定價和銷售策略(是否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銷售),文章主要觀點是:profiting from not profiting from crisis (不從一場危機中謀利的做法,長遠來看更盈利)。
這幾年倡導企業社會責任的ESG理念正在俘獲更多人心,除了因為人們樸素的道德情感外,更是因為,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對人類社會構成了重大風險。真正有遠見的企業家和投資者都應該意識到,在糾正最嚴重的不平衡方面,企業有能力也有責任發揮其重要作用。
Monkey K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基本上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和生產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對于普通人來講,隨著不定時的疫情封控,家庭財務狀況也在惡化。不過,疫苗生產商和核酸檢測公司,可能要算這場疫情中的大贏家了。光過去一年內,科興新冠疫苗就盈利900億,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新冠疫苗接種基本上是國家醫保中出的錢,可能光疫苗一項,國家醫保賬戶就得空一大半,著實讓人擔心未來我們的醫保賬戶會不會越來越空。
麥克旅
這樣的情況下,疫情會結束么?
瓦爾登山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疫苗企業的獲利會帶來正向激勵作用,下一次再應對危機時會有更多的企業愿意投入研發來應對危機。瘟疫和饑餓、戰爭毫無疑問是人類歷史的最大災難,世界主旋律邁入了和平時代,工農業早已能覆蓋全球所需,而唯獨面對瘟疫,我們仍然措手不及。
陳鴻基
新確診的病例中有多少是打了疫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