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首頁 500強 活動 榜單 商業 科技 領導力 視頻 專題 品牌中心
雜志訂閱

GDP目標: 5.5%左右!

2022-03-05 10:30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5日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表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保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 相關閱讀(中國新聞網)
55
張奧平

張奧平

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


2022年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聽取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展望全年經濟的風向標,也是短期一年國家經濟發展的BP(“商業計劃書”)。理解國家的BP,看清宏觀形勢與行業趨勢,將使我們腳下之路走得更為堅定。

從報告全文釋放的信號來看,2022年中國經濟將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之勢,穩增長的動能將逐步釋放,全年經濟增速前低后高,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社融將實現逐步反轉,新老基建將在上半年展現出強有力的反彈之勢,政策發力點將圍繞高質量投資,深化創新驅動,提振內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時注重綠色低碳發展,防范金融風險展開。

一、主要目標:5.5%左右體現出經濟“穩中求進”之勢

經濟增速目標5.5%左右:前低后高,穩中求進

經濟增速的目標水平,決定著宏觀政策調控的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法》中給出的中國央行兩大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2022年GDP增長目標為5.5%左右,展現出經濟更為積極的穩中求進之勢。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全年經濟增速實現2.2%,創歷史新低,在低基數的影響,以及經濟平穩復蘇下,2021年經濟實現8.1%的高增長,遠超2021年經濟增速6%的目標值。

但進入2022年,經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此三重壓力的形成,既有外因(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也有內因(多行業政策改革調整、能耗雙控等),并且相互為因,相互影響。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預期轉弱。

應對當前三重壓力,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報告中提出“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2022年5.5%的經濟增速目標比2021年6%以上的經濟增速目標更為積極。因當前正處于短期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期,全年要實現5.5%左右的經濟增速,實現在去年經濟增速8.1%高基數下的中高速增長,超過兩年平均經濟增速5.1%,政策發力將適當靠前,頂住短期的經濟的下行壓力,實現長期的行穩致遠。預計今年二季度將實現從衰退期走向新一輪復蘇期。對于企業家或投資人而言,應走在經濟周期的曲線之前,順勢而為,提前布局。

此外,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體現了經濟工作要實現質升量增,既著眼于質,又著眼于量,質與量并不是站在對立面,既積極又務實。同時,也將加大各項政策力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從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通脹目標3%左右:溫和上漲,合理區間

通脹的目標水平,同樣影響著宏觀政策調控的力度。2021年,CPI增速目標為3%左右,但2021年全年CPI增速錄得0.9%,遠低于目標增速,經濟在2021年下半年出現了相對通縮的局面,反映在經濟中便是需求收縮,消費復蘇緩慢,從而造成市場主體,企業自主投資意愿轉弱。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通脹目標定為3%左右,因去年低基數與豬周期的影響,預計全年CPI將實現溫和上漲,快速上行的風險不高,將繼續在合理區間運行,不會對宏觀政策,尤其是相對寬松的宏觀政策形成掣肘。

3、就業目標新增11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5.5%以內:有序發展,回歸常態

就業目標與經濟增長為正相關,經濟平穩增長,新增就業才能實現。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實際完成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實際完成平均值為5.1%。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就業目標定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基本與2021年持平。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弱化,宏觀政策的發力,以及經濟的企穩復蘇,就業目標已不再受制于疫情的影響,回歸常態。

從主要目標來看,2022年,疫情對經濟影響將更為弱化,5.5%左右的經濟增速體現出更為積極與以我為主的“穩中求進”之勢。從短期看,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則需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長期來看,根據2035年遠景目標所提出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則代表到2035年,相比2020年的GDP總量或人均GDP需要翻一倍(人均GDP從2020年1.1萬美元左右翻一倍到2035年2.2萬美元左右)。這則要求從2021年開始,未來15年的年均增速要達到4.7%左右。因經濟增速的逐步下臺階,那么作為第一個五年的“十四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應至少達到5%以上。那么,2022年增速達到5.5%左右將為未來長期發展留下更多空間。

二、宏觀政策:財政精準發力,貨幣靈活有效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宏觀政策提出的總體要求是“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宏觀政策有空間有手段,要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這與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整體政策作出的“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部署,以及“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要求一脈相承。

財政政策:注重精準可持續

報告指出,“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有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

首先,因去年財政的“超收少支”,為今年整體財政安排提供了空間,去年赤字率目標為3.2%左右,最終實現3.1%,2022年財政赤字率目標降至2.8%左右,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次,減稅降費力度增加,自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一直在推進減稅降費工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代表著減稅降費政策將以更大的力度實施。最后,從減稅降費所重點針對的主體來看,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等皆是當前經濟實現“穩中求進”,六穩六保的核心痛點,政策發力更為精準。

此外,基建投資已成為應對當前三重壓力,實現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從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因發達經濟體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加速退出,以及疫情的逐步恢復,我國此前靠外需,靠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動能在今年會逐步轉弱。此外,因短期內居民收入水平難有較大提升,內需中消費則難以實現有效復蘇。

所以,實現經濟穩增長便需要依靠投資這架馬車發力。而在投資這駕馬車中又有房地產、基建、制造業這三大核心。

首先,讓房地產托底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報告中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在“房住不炒”以及實現房地產行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總基調下,房地產無法為經濟增長提供此前一樣的支撐,依舊會保護房地產行業的消費屬性,打擊其投資屬性。

所以,穩增長的重點便落在基建與制造業。而基建投資又是最能適應政策發力的。報告中要求,“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2022年新老基建投資將持續發力,優化升級。

貨幣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更有力

報告指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可見,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

從短期來看,伴隨著去年底以及今年初降準、降息等,寬松政策的落地,寬貨幣(派發的貨幣)正在逐步向寬信用(使用的貨幣)轉換。從經濟的先行指標,2月PMI數據來看,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全面回升,需求端復蘇明顯,新訂單指數為50.7%,重回榮枯線之上。雖小型企業受節后復工復產滯后,以及生產壓力依舊較大的影響,PMI僅為45.1%,持續在低位回落;但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1.8%和51.4%,展現出了較強的復蘇態勢。

經濟的另一個先行指標,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已企穩回升。2022年1月,新增社融達到了6.17萬億元,其中,政策推動的社融相關科目,如票據融資、政府債券、企業短期貸款等正在加速回升,這也將帶動市場自主融資意愿相關科目,如企業中長期貸款,居民貸款等實現回升。

從長期看,宏觀杠桿率的水平為2022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創造了空間。2021年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72.5%,比2020年末低7.7個百分點。宏觀杠桿率中分子是總債務,分母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宏觀杠桿率是總債務除以GDP。去年總債務水平總體平穩,作為分母的GDP明顯擴大,使得宏觀杠桿率明顯下降,為未來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創造了空間。

年初,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確立了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立場,貨幣政策將實現從總量上充足發力、從方向上精準發力、從時間上靠前發力。

整體而言,前期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實現向寬信用的轉換,后續寬松依舊具備條件。此外,報告指出,“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優化監管考核,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中小微企業是當前經濟發展的痛點,中小微企業好,就業才能好,民生才能好,消費才能逐步復蘇,中小微企業也將是未來貨幣政策的重要發力點。

三、深化改革:全面股票注冊制,強化反壟斷

在深化改革工作方面,報告圍繞“要素市場化、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國企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等進行了工作部署。

此外,需重點關注,一是報告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2019年,科創板作為增量市場,率先打響了試點注冊制的第一槍。此后,圍繞注冊制改革,中國資本市場先后實現了新版證券法落地、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退市新規落地、深市中小板被深市主板合并等一系列改革,2021年9月2日,作為全國資本市場的第三家交易所北交所宣布設立,11月15日實現正式開市,同樣試點注冊制。北交所試點注冊制,建立了北交所審核與證監會注冊各有側重的審核流程,主要安排與注冊制改革后的科創板、創業板總體保持一致。自北交所正式開市以來,全面注冊制改革再次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彌補了中國資本市場此前難以幫助“更早、更小、更新”的企業實現融資發展,以及讓投資者投資分享早期高增長型企業成長紅利的功能缺失。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在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成功,以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實現合并后,僅剩滬深主板市場未實現注冊制,全市場實現注冊制已勢在必行。

二是報告指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以及“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對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需要理解的是反壟斷不是反資本,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是防止資本有序擴張,資本要有“紅綠燈”。給資本設置“紅綠燈”的含義,就是既有紅燈也有綠燈,要劃定邊界、加強規范,同時更好的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那么,什么是“紅燈”,什么是“綠燈”呢?

紅燈就是要停住,要踩剎車。涉及到社會健康發展以及民生福祉的領域,市場主體以及微觀個體平等式發展的領域,如此前存在發展亂象的教育、居住、醫療等行業是資本的“紅燈”,是不會允許資本存在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

而綠燈的字面意思就是要往前走,不僅要往前走,還要踩油門,高效通行。涉及到中國經濟下一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領域,如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背后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領域;還有實現雙循環戰略背后的新消費、新國貨、文化相關等領域將會更加歡迎具備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資本投入,這些則是“綠燈”,也是具備增量價值的行業方向。

此外,資本和資本市場既有緊密的內在聯系,也存在本質區別。資本市場既是資本的“守門員”,也是資本的“急先鋒”。

從直接融資體系來看,資本市場是資本實現最終收益的“出口”。首先,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野蠻生長,則必須要做好“守門員”的角色,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對存在有違社會健康發展以及收割社會價值型的行業,要從嚴監管其上市融資及并購等活動。

其次,要更大程度地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則必須要做好“急先鋒”的角色,明確所支持的行業,如目前資本市場中,科創板對硬科技、創業板對三創四新、北交所對創新以及專精特新的行業定位,引導市場中更多具備價值創造能力的資本流入相應的行業,提升行業發展效率,不斷強化資本市場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循環方面的重要功能,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

四、創新發展:持續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

首先,近幾年國家如此強調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原因,是中國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國家的關鍵階段。2021年中國人均GDP在1.26萬美元左右,人均GNI(國民總收入)在1.24萬美元左右,大概率將在2022年跨越世界銀行所最新設定的人均GNI 12695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門檻,成為高收入國家。

但根據其他經濟體的發展經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代表能站住、站穩,有的經濟體曾經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沒站住,又掉了下來,如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經濟體,背后的本質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能否從要素驅動(依靠資源或者廉價勞動力)、投資驅動(大規模產能擴張,基建與地產投資,政府主導),轉向創新驅動(激發市場微觀主體創新發展活力)。創新與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科技貢獻率、人力資本積累等都直接相關,也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其次,創新驅動重點將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政策發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報告中指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為創新發展制定了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

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扶持,報告中指出,“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等。中小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未來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也將持續加大。

五、擴大內需:穩定消費,擴大投資

在擴大內需部分,報告指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其中,報告對穩定和擴大消費指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 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 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

2021年全年消費復蘇較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為3.5%,與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仍有較大差距,其中重點則是餐飲、住宿、零售、旅游、客運等線下接觸式行業復蘇較慢。今年穩定消費的工作將從這一核心痛點展開,各項幫扶政策將加大力度。

報告中對擴大有效投資指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此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為6400億元,高于2021年的6100億元以及2020年的6000億元,對新老基礎設施有效投資力度將加大。

六、綠色發展:雙碳工作有序推進

自2021年雙碳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后,雙碳工作便開始全面展開。此次報告中指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對雙碳的工作安排是“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等。去年,部分地方、行業、企業在進行雙碳推進工作時“跑偏”,采取的行動措施不符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要求,出現運動式“減碳”,從而對整體經濟運行造成了供給沖擊。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點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同時提出“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將對眾多行業產生影響。雙碳不僅是技術變革,同時包括對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其不僅涉及到制度、政策方面,也將涉及到行業發展、金融市場等方面。今年,雙碳“1+N”政策體系中的文件將陸續出臺,這也是雙碳的“BP”,其對各行業對影響,以及增量機遇將在其中具體細化。

47
劉春生

劉春生

經濟學博士,博士后,財經評論員

前兩天接受香港中通社的采訪,我認為5-5.5的增速既是現實需要,又是合理目標,看來還是保守了。
1、2月國家統計局的制造業PMI指數分別為50.1和50.2,處于景氣區間,特別是2月本為傳統淡季的情況下,新訂單指數回升,讓人看到了經濟回暖的一些信號。
從2021年12月8-10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全力穩增長已經成為官方與民間的共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會適度寬松,基建投資靠前發力,一系列穩增長的措施都在路上。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前兩個月外貿保持穩定增長,韌性仍在。再繼續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貨幣政策松綁以及不少地區行政管制放松,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下降速度正在減緩。
由于疫情仍然此起彼伏,俄烏局勢帶來的風險正在聚集,預計穩增長的力度會加大。
從最近看到的一些信號來分析,關緊國門和動態清零的政策正在進行再評估,年內如果出現防疫戰略的重大變化也不算意外,那必然會促使新一波的消費、投資增長。
對內不折騰,對外防脫鉤,再爭取10-15年穩定發展期,中國經濟的安全閥將徹底筑牢。

48
衛東

衛東

記錄生活和歷史

從之前的數據上來看,過去一年,2021年全年GDP增長8.1%,雖然看起來數字比較樂觀,但是兩年平均增長在5.1%左右。而剛剛過去的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4.0%,有觸底的危險。這跟第四季度出現電力危機,危及經濟生產有很大的關系。

再加上秋冬季疫情的侵擾,讓新一年的增長具有了不確定性,因而,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5.5%還是比較合適的,畢竟過去兩年的平均增長基本上都是這個水平。

評論

撰寫或查看更多評論

請打開財富Plus APP

前往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太谷县| 开化县| 清镇市| 建宁县| 绥中县| 西华县| 天门市| 呼伦贝尔市| 临洮县| 惠州市| 临洮县| 宁国市| 乌拉特前旗| 清涧县| 满城县| 崇义县| 宜君县| 正镶白旗| 连江县| 宜章县| 尖扎县| 定安县| 安国市| 印江| 常德市| 利辛县| 米脂县| 莒南县| 天气| 平南县| 化德县| 石渠县| 福建省| 九龙坡区| 阳新县| 五指山市| 望城县| 晋州市| 中阳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