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增加反家暴公益訴訟條款
2022-03-01 13:00
小號
默認
大號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彭靜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組織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修訂時增加反家庭暴力公益訴訟條款,增強婦女權益司法保障力度和效果。此外,應擴大公益訴訟主體資格,明確檢察機關的主導作用等。彭靜認為,“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需要公權力及時介入和有效干預。” | 相關閱讀(虎嗅網)
46

鄒佳銘
北京和昶律師事務所律師
家暴,既是家務事,也不是家務事,但它畢竟是發生在法律上最親近的家人間,大多也是關門的私密事。把決定權交給當事人,就是最大的尊重和保護。
尤其是國家的司法資源是有限的,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事事都管,就管不好大事。
立法,最應警惕的是感情用事。很多好心都會辦壞事,公權力更不應輕易出手。
50

東晴西雨
兩會召開在即,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聲,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利。這次代表劍指反家暴公益訴訟,引發熱議。早在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而制定,在遏制家暴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但受到“家丑不可外揚”等觀念影響,家庭暴力往往被視為“家務事”。據全國婦聯的統計數據,在我國,整個婚姻生活中曾遭受過配偶侮辱謾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男性、孩子、老人等同樣也可能是家暴的對象。還有更多的家庭暴力現象藏匿于當事人的沉默中,成為社會的隱痛。事實上,家庭暴力絕非個人私事,而是社會公害, 在暴力環境中長大或被暴力侵害的孩子則影響一生。可以說家暴對弱勢群體人權的侵犯,遠遠超出了家庭范圍,給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此次代表公益訴訟的提議很有必要,希望能夠得到兩會重視,我們期待法制不斷健全,讓公益訴訟站出來對家暴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