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3.6%手續費,填不了沈鵬16億虧損
溫和的強硬派
水滴籌的種種新聞,背后都指向一個核心的問題,作為互聯網公司如何合理合法地進行流量變現。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的認知里,“流量為王”是不可動搖的,有了流量我們可以搞出名目進行再融資、搞金融(金融貸款和代銷產品)、也可以帶貨,但最近幾年,我們明顯看到了這些模式的天花板,你的流量變現方式是否合理合法?
當金融在國家政策下收縮,你無牌照無資本的本質就顯露無遺;當你追求低價和爆款時,假貨和次貨問題就會不勝其擾。簡單說,當你試圖跳出互聯網去進行流量販售時,就會碰到其他行業的各種限制,當在互聯網野蠻生長的過去時態下,這些問題都會被政府容忍,但當互聯網企業大到形成平臺時,從而對社會經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時,互聯網流量的溢出如果不被有效監管,就會對就其他行業產生破壞性影響。就像有人吐槽,阿里和美團的外賣功能為食客提供了便捷,但卻徹底完成了對餐飲企業的終極壓制,讓這些商販們在經濟實質上淪為阿里美團的下線。
回到水滴籌的事情來,無論是之前代銷保險被投訴、還是這次手續費的收取,你會發現流量的變現對于水滴籌的半公益定位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靠著半公益的特征獲取了流量,但在變現時如何跳過“血饅頭”的質疑和政府的管理,這是水滴籌需要深度思考的。
在過去的互聯網年代中,通過金融變現是最容易的,但在互聯網回歸主業的監管事實前,如何找到自己主業的縱深型機會,深度挖掘互聯網自身的價值并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才是移動互聯網2.0的主基調。可以說,誰破解了這一話題,誰就掌握了未來互聯網的核心本質。多說一句,其他行業不也是一樣么?依靠資本的狂野擴張結束,終究要踏實做事兒的人來收場,這難道不是社會資源配置的終極要義么?
姚靈
個人認為,慈善平臺收費是合情合理的,但前提是要把這個事業管好,從根本上解決平臺上的虛假宣傳,以及變態的地推營銷情況。如果這個比例的收費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舉雙手支持。
水滴籌是解決很多重病患者籌款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但很多時候,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濫用了,一些明明不缺錢的患者動不動就在上面籌款,而一些真正需要錢的患者卻得不到救助。
由資本平臺來做“慈善”本身就是有一點可笑的,如果不放棄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訴求,慈善恐怕最終會跑偏,而如果真正成為慈善機構,那么對平臺的持續性的投入恐怕就會縮減,有時候這的確是一個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