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控股股東或易主,1.1億股將被拍賣
蘭香
雖然現在的獐子島可以說是“臭名遠揚”,以至于大家對其負面新聞都有點審美疲勞了,但它其實也經歷過輝煌歲月。始創于1958年的獐子島,從一個不起眼的漁業生產合作社一步步成長為集海洋食品、冷鏈物流、海洋休閑、漁業裝備等相關多元產業為一體的綜合型海洋企業,擁有以蝦夷扇貝、海參等海珍品為主要產品的完整產業鏈。2006年9月28日,獐子島以“水產第一股”的身份上市,開盤報60.890元,漲幅143.56%;2008年初其股價更是竄上150元的高位,成為滬深兩市的“股王”,也是我國農業第一個百元股。
但2014年開始,獐子島開始畫風突變,自此以后的短短六年時間里居然出現了四次“扇貝出逃”的事件,每次不僅都給出奇葩的出逃理由,而且每次都是卡在公司業績虧損的節骨眼,巧合得讓人難以置信。這背后是深交所規定中小板企業連續兩年虧損就要被ST,連續三年虧損要被暫停上市,連續虧損四年將被終止上市,而扇貝“來回跑路”恰好可以幫助獐子島避開這些問題。由于養殖業損失的難以證偽,大家對獐子島的所作所為除了吐槽也無可奈何。直到2020年證監會通過全方位的實地調查戳破其違法違規行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股王”獐子島才徹底跌下神壇。
經歷種種荒唐以后的獐子島此番遭遇控股股東易主的局面,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而我們應當拷問的是,包括控股股東在內的這些大股東們在過往這些年是否有損公肥私的行為?對于農業股,前有不停折騰甲魚的藍田股份,后有扇貝不停跑路的獐子島,我們怎么避免類似故事重演?
不解憂雜貨攤
每次看到“扇貝”這倆字出現在財經媒體的標題上面,就知道是獐子島,而每次看到獐子島出現在新聞里,一般都和“扇貝跑了”或者“扇貝又回來了”這類離奇的事件相關。
但這次的股權質押問題,基本上在國內的A股上市公司是非常常見的,一些大股東的股權質押甚至達到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的80%還多,但質押的股權被拍賣卻不常見,因為這很有可能導致大股東被破出局。
因此還要等等這處好戲,我不太相信獐子島目前的股東是真的不要控股權了。不過如果真的拍賣了,那平安證券就成為擁有農業類上市公司的金融企業了,我感覺比獐子島目前的股東要更靠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