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預計中國后續存在降準降息可能性
張奧平
1月PPI、CPI持續回落,貨幣政策工具箱應開得再大一些
國家統計局2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9.1%;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0.9%。
2022年PPI將實現持續回落。首先,從國內來看,PPI同比數據的逐步回落,體現出保供穩價政策有力的推進,政策效果正在得到有效顯現,煤炭、螺紋鋼等國內定價品種價格回落相對明顯,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下降3.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9%。其次,從國外來看,受國際原油價格回升影響,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短期開始逐步回暖,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由上月下降6.9%轉為上漲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價格分別下降1.3%和0.1%,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0.8和3.0個百分點。目前,全球供應鏈正在逐步修復,緊張局勢正在逐步緩解,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將開始加速縮減退出,PPI數據有望實現持續回落,輸入型通脹所帶來的供給沖擊問題已得到基本緩解。
2022年CPI短期持續受豬價拖累,長期將逐步回升。CPI同比分項食品中,豬肉價格受去年同期基數,以及節前生豬出欄加快帶來的豬肉供應充足等影響,下降41.6%,降幅擴大4.9個百分點,成為短期主要拖累項。但伴隨著先行指標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逐步回落,生豬出欄量同比也將實現見頂回落,預計三季度此輪豬周期中生豬供給見頂,這也將對應著豬價見底后逐步回升。長期來看,伴隨著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發力,以及上游原材料漲價效應的傳導,CPI數據將實現逐步回升,但回升動能會相對溫和。
整體來看,通脹數據依舊顯示出,經濟發展面臨著需求收縮與預期轉弱的壓力,尤其內需中的最終消費與有效投資不足。結合1月PMI與社融數據來看,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是當前經濟實現穩增長的核心痛點,因為保民生、保就業的關鍵就是保市場主體,尤其是貢獻80%左右就業的中小微企業。
而2022年1月CPI、PPI繼續呈現出的雙回落態勢,以及剪刀差從上個月8.8個百分點縮小至8.2個百分點,為宏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立場已確認,政策發力應適當靠前,貨幣政策的工具箱也應開得再大一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實現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
王衍行
市場資金面保持較大的平穩偏松已成定局,意味著資產,包括股市等,必然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政策放松與中國高負債開發商獲得解脫是兩碼事。即使中國放松政策以扶持房地產行業,國內壓力重重的房地產開發商今年仍可能面臨更大的阻力,對于一些背負著最大債務負擔的企業來說幾乎沒有解脫可言。
斷臂求生是唯一選擇。一些高杠桿率、高負債的開發商只能繼續尋求通過甩賣資產來變現、茍延殘喘。
張鵬
QE不易,TAPPER更難。在歐美疫情高點已過,美國通脹有望沖高回落之際,美國經濟和社會逐步回歸正常化,美聯儲也將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迎來首次加息的合適窗口。回顧美國貨幣當局操作歷程,對中國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在美元、美債、美股三者中,美聯儲最在意的是美元和美債的穩定,美股倒是最不在意的。原因就在于,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對利率更敏感,尤其是債券市場最能夠評判美聯儲的決策是否正確,而股市相關性相對不敏感,但是反應通常又過大,并且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市場力量與美聯儲之間經常發生博弈,市場力量因為自身利益因素并不能很準確地預判美聯儲的動作。
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拜登行政當局通過擴大財政赤字(發債)和發放補貼,以應對疫情對于經濟和就業的沖擊。同時,還采取了擴大基建投資、增加就業機會的措施,創造了不同于特朗普減稅的“新供給經濟學”。從貨幣當局來看,美聯儲采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購買國債向市場注入大量基礎貨幣。在寬貨幣、寬信用政策助推下,盡管面對供給沖擊,美國經濟依然強勁,通脹隨之不斷走高,創下歷史記錄。
整體來看,美國采取了順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并用,聯邦政府加杠桿、聯儲寬貨幣和信用,同時刺激了經濟擴張和貨幣需求,也放大了周期波動,取得了高增長、高通脹的組合結果。當然,高通脹風險對于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美債和美股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影響巨大。因此,美聯儲有必要下定決心實施加息縮債措施,在疫情高點已過、通脹高點回落、非農就業改善等綜合時機具備時就可以啟動。
美聯儲獨立的角色和機制決定了其決策特色是漸進和穩健,在控制通脹和防止經濟衰退之間取得平衡。不過,由于美聯儲QE是逆周期調節,TAPPER卻將以先加息、后縮表的偏順周期調節的方式進行,周期波動也會先放大,這也決定了美聯儲必須采取更加漸進和務實的策略,引導通脹風險緩釋,取得控制通脹和防止經濟衰退、美元穩步加息和美債穩步回降的雙平衡。美股盡管受其影響會放大波動,同時也將受益于美聯儲相對漸進穩健的加息縮表,在強勁的經濟基本面和盈利預期下仍有向上反彈的可能。
總之,盡管美國疫情防控、貨幣政策仍有不同于中國,但保持了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的基本盤相對穩定,仍然可圈可點,有兩點值得參考借鑒,一是寬貨幣、寬赤字、降利率,二是穩就業和消費,發放補貼。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大的問題,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是大問題。面對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尤其是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不減,還是應當錨定穩增長的目標,抓住通脹風險總體可控的有利窗口,繼續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力度,包括繼續降準降息,不能該收時不收,更不能該放時不放或放不到位,不怕通脹起來就怕通脹起不來。況且,中國在歷史上應對高通脹、避免經濟“硬著陸”也是非常有經驗。高通脹對窮人和普通人群影響更大,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發放普惠式補貼是一個對沖的好辦法。
奧黛麗靜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從政策層面上看,降準降息就已經在進行了。無論是之前的煤電危機,還是因為恒大的爆雷引起的房地產流動性危機,都需要釋放流動性來緩解。降準可能就是釋放一個會保持流動性比較寬松的信號,這對于房地產等之前比較缺乏流動性的行業來講確實是一個利好。不過,從國家對穩房價的表態來看,后續就算要繼續降準降息,可能也會偏向于定向降準,精準扶持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