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控股陷理財兌付危機,涉及金額近200億元
Zey
昨天有人往一個媒體人群里發了一條鏈接,標題是“廣州最大民企雪松不能按期兌付,理財產品銷售經理圍堵董事長”。這個群有不少人出自南方報系,或身在廣州,看到這樣一條標題勁爆的新聞,立馬熱鬧了起來。
從大家的討論中,基本可以看出外界對于這家公司的疑慮和好奇。
A: 一家神奇的公司
B:大雷終歸藏不住,該來的總會來
C: 終究還是出了事
D:我之前發現雪松的供應商和經銷商是同一家公司,然后追溯上去,這家公司是雪松自己設立的。這是個多么魔幻的商業模式。
A:接下來,大家終于能知道雪松究竟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了吧
E:他們主要搞融資性貿易,這本身就是個雷區
F:他們自己說,主業是“供應鏈金融”,其實就是“吃利差”
G: 有個PR兄弟去了一個月,立刻就走了
H:廣州政府這下該頭大了,之前一直知情,但就是按下不表
I:200億難以兌付,好奇他們能有什么資產可以變賣還債,只有那幢辦公大樓了?
溫和的強硬派
關于雪松的討論在過去幾年就一直是財富管理領域的熱點,一方面是雪松集團高負債高周轉業務模式對于資金的渴求;另一方面是雪松信托憑借著極高的收益率在財富管理端的大肆擴張,大家都在猜測雪松什么時候會出事,但遲遲沒有暴雷卻讓許多金融從業者和客戶多了僥幸心理。即便2020年官方媒體證券時報對于雪松集團供應鏈的事情進行了報道,卻依然擋不住許多高凈值客戶對于收益的追求。
但事實卻是,從來沒有什么“大而不倒”,監管機構也絕不會因為某些機構的“大”就袒護他,而不讓他出事兒。從之前的民生財富到這次的雪松,無一例外,值得關注的是,類似的“民營金控”還有不少,如果還被某些居心不良的機構以“大而不倒”所左右,雪松的事情無疑是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鐘,那些對于“非標轉標”頭頭是道,但身體依然實誠去買非標的投資者,要對后續的風險有更充分的預期才行。
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得更長一些,可以清晰地看到,所謂金融的變遷,不過是實體經濟發展模式變革的產物,當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從高杠桿的資本推動模式走向精耕細作,那些附身于舊時代的金融參與者不可避免會被時代所丟棄,這種變化殘酷,也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意志而出現轉移。站在投資或者從業的角度,時代已經更迭,舊時代的產物已經被寫入歷史的年輪中,我們也只有順應趨勢,才能趨吉避兇。
楊三四
這兩天在很多社交媒體上都有相關雪松控股維權現場照片在流傳,雪松控股廣州總部樓下聚集了一批投資者進行維權。而更可嘆的是,如今趕到現場維權的投資者們,基本平均投資都在百萬以上。自除夕之前雪松控股出來一封道歉信,告知投資者兌付無法完成之后,雪松控股就爆雷了,而各方投資者也趕到現在開始維權。大概200億的理財產品爆雷,其數額和事態并不算小,下一步如何穩定金融秩序,維護投資者的權益,可能相關部門要開始介入調查和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