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英國央行釋放鷹派信號,專家稱對中國金融市場外溢影響可控
劉春生
全球貨幣放水后,寬松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果逐步下降,疫苗普及率較高的歐美在面對奧密克戎時紛紛躺平,經濟數據看似好看但通貨膨脹風險巨大,歐美相繼退出寬松政策將給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巨震,金融體系脆弱,資本自由流動的新興市場國家會首當其中遭遇沖擊。
中國金融市場總體來說抗風險能力比較強,資本市場的有限開放也有助于風險隔離,但A股在全球共振中也無法完全獨善其身,投資者需要警惕風險。
張鵬
財神有五路,投資有幾路?
迎五路財神,匯五方之財。每年春節正月里的迎財神、供財神,由文(文昌帝君)、武(月財神趙公明)、義(關公)、君(柴榮)、偏(蘇福祿)五位財神組成,寄托了國人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求財宜求正財,不宜求橫財,發慈悲善心,求智慧增長,得正財,用善財。
中國股民、基民眼里的“財神”不止這五路,還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發改委。由于宏觀調控和監管部門影響巨大,A股“政策市”特征明顯。首屈一指的是被稱為“央媽”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動向決定著市場流動性和風險偏好,進而影響權益資產的價格。
在全球市場聯動的今天,還有一路非常重要的“財神”——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獲權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責。由于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和影響力,美聯儲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美股和全球資本市場,包括A股和港股,尤其是港股受內地和海外雙重影響。
目前,市場正處于分歧之中,今年也將是市場的轉折點。美國經濟基本面由于就業擴大、薪資增長帶來的需求改善,目前的供給沖擊和通脹壓力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美聯儲的確有必要采取加息措施。如果是溫和地加息,美國經濟依然強勁不會馬上衰退,美股也不會馬上轉熊,消費、周期和科技股在階段性調整之后仍有繼續表現的機會。反之,美聯儲加息過于激進的話,美國和全球經濟、美股和全球市場都將難承其重,前途或更加動蕩。
對于我們投資者來說,最希望、最愿意看到美聯儲溫和加息、中國政策對沖力度得當,可以扭轉中國經濟三重壓力(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的困局,A股以及港股大概率會筑底反彈,反轉也不是不可能。當然,我們不能固守不切實際的幻想,該來的總會要來,最好的策略是有好的事前應對,調整和降低投資組合與股市的相關性和波動性。
如果我們沒有幻想、什么也不做,高配股票、股票型和股混型基金等主觀權益資產盡管可以提高長期回報,但一味滿倉、重倉主觀權益資產帶來的后果——正如我們已經和正在經歷的——它們的波動幾乎會同漲同跌,一旦發生某些極端事件可能導致同時大幅下跌,也就意味著更大的難以承受的風險。
具體而言,首先是降低主觀權益(股票、股票型、股票混合型)倉位,最好是永遠不要滿倉,保留部分現金頭寸。其次,在主觀權益上適度增加基本面量化、指數增強、股票多空等輔助策略的投資,可以減少純主觀投資的風險和不足。再次,通過基金工具分散投資股票之外的債券、大宗商品,可以考慮純債型、債券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宏觀對沖、CTA(管理期貨)等多類型、多策略基金,起到增加收益來源,平滑整體波動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股債在海外市場長期正相關,我國股債的負相關性并不穩定。負相關性的根源在于股債暴露在不同的宏觀因子(經濟增長因子和利率因子)上,且方向并不相同,導致當沖擊來自股市時股債相關性容易降低,反之一個沖擊源頭來自債市,相關性容易升高。另外,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主要因素就是供需,其內在的邏輯與股市不完全相同,有時其與股市呈現相關性,有時呈現弱相關性,通過精選管理人適當配置是不錯的選擇。
一般來說,大類資產配置股、債、大宗商品三者足矣。其它大類資產方面,房產在“房住不炒”之后投資屬性大不如前,流動性也是大問題;數字貨幣屬于投機性資產,波動性更大,原則上不建議配置。另外,美元和黃金屬于避險品種,由于美元低利率、黃金不生息,持有它們的成本和機會成本較高,不建議過多配置。當然,海外持有美元在體量允許的情況下可再進行股、債、大宗商品的均衡配置。
淺白色的蒲公英
隨著美聯儲帶頭走向鷹派,一些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的央行貨幣政策也都在逐漸向正常回歸。例如英國央行本身就比美聯儲更加鷹派,縮減QE會在美聯儲之前。雖然歐洲央行也釋放了鷹派信號,但由于大體量和復雜的內部決策機制決定了歐洲央行不可能像英國那樣快速轉身,從鴿派到鷹派尚需時間,近期看有加快的趨勢。
正所謂覆水難收,貨幣政策放松是很容易的,貨幣政策收緊才是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艱難考驗的開始。記得2014年在美國加息周期中,中國就付出了沉重代價。當時任美聯儲主席,也就是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結束了之前的量化寬松計劃。此后,中國經歷了股市崩盤和大規模資本外逃。這迫使中國消耗了大量的外匯儲備來支持人民幣匯率。以史為鑒,國內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