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只次新基金退市,創近三年新高
2022-02-06 18:00
小號
默認
大號
成立不足1年就清盤,有34只次新基金在去年正式“告別”市場。 近日,富國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旗下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出現了基金合同終止事由,現已完成基金清算并向上交所申請基金終止上市交易,獲得上交所同意基金終止上市的決定。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次新基金密集清盤,主要有“幫忙資金”離開、新基金“消化批文”、基金缺乏賺錢效應,以及新基金缺乏市場適應性等原因。 | 相關閱讀(中國基金報)
48

逆旅中的行人
近年來,基金發行量不斷創新高。與大量新基金相比,清盤基金的數量盡管在攀升,但年度總占比都在13%左右,次新基金清盤也在2%之內。即便是次新基金在總清盤的占比到了14%,可數量上也僅有小兩位數,與現有的9152只公募產品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客觀地來講,這是很正常的市場優勝劣汰的表現。只不過市場選擇不總是理性的,因此小部分優質產品被錯殺同樣在所難免。
?
相比股票和期貨等,公募基金的風險總體相對更低。但是產品數量眾多,對投資人來講也是一種挑戰。在沒有充足金融知識的前提下,如何買入幾只不錯的基金,很多時候大家都愛直覺性地選擇抱團。而對普通投資者起主要影響的媒體,因為新聞曝光度的要求,不自覺地會圍著幾位流量高的明星基金經理轉,又無形之中強化了大家的投資共識。最后帶來的結果是少數基金規模超千億,而其他一些基金經理能力雖然不差,卻吸引不到投資者的目光。在大勢決定成敗的投資市場中,這一部分被錯殺的基金產品,即是最冤的,又是最無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