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喝酒勁頭沒往年足,這個省的人最能喝
longstory
酒水總量下降趨勢和內部結構調整的原因
1.汽車銷量的持續增加
私家車的快速增長,以及近年來國家對酒駕醉駕的0容忍,“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勸酒文化也因此被一定程度上消解。
另外,單身人口的增加,很多人都是一個人一輛車,加上逢年過節代駕數量大大減少,更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酒水消費。
2.更加注重身體健康
脂肪肝的患者越來越年輕。脂肪肝,不是一種酒水病,長期熬夜+宵夜+運動不足都會導致,而這種生活狀態是目前城市中年輕人的常態,可以說大部分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有脂肪肝。而中國的白酒度數太高,主流品種度數都是53度左右,本來工作中的熬夜可能是種不可避免,避免再用酒水尤其是高度酒來增加負擔,會成為很多人心里的顧忌。
3.社交文化氣氛的轉變
如果說白酒的氣氛是嚴肅而有等級,那么啤酒的氣氛就是輕松而重在參與?,F在很多社交場合,追求的都是輕松而盡量平等,尤其是隨著管理觀念的改變,上司也越來越傾向淡化非工作場合跟員工之間的上下級身份,盡量創造輕松愉悅的同事關系。
去看看團建文化,占據C位的永遠是啤酒果酒或者清酒,在放松的同時,不會造成很大的壓力;而就算是跟客戶喝,大部分時候,也會考慮客戶的身體健康,在微醺的狀態中拉近彼此的關系比一個勁兒得灌酒要來得更加得體恰當。
4.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白酒是什么?說白了,就是兌水后的高濃度酒精,純烈而直接,除了各種繁文縟節般的勸酒陋習,單說白酒自身并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無論給它兌啥,都是對白酒靈魂的一種破壞,因為白酒的靈魂就是帶著莊嚴而不可侵犯的調調。
但是,威士忌雞尾酒為代表的洋酒就不是這樣??梢哉{制很多口味,比如mojito,Cosmopolitan,Long Island Iced Tea,Margarita,Manhattan,Apple Martini,Gin Tonic,等等。國內酒吧小酒館文化的興起,更是把國外調制酒的文化迅速發揚光大,尤其是在年輕人中。
而且,主流威士忌的度數都是40度-43度左右,麥卡倫、格蘭菲迪、馬爹利、樂加維林等等,在兌制之后,度數進一步降低而口感會增加很多層次,在調制后的“微醺”中,來一次次尋找自解自洽。
5.價格和真偽
講真,這幾年中國主流幾大白酒的價格越來越貴了,尤其是這次春節前很多高端白酒又不同幅度漲價---便宜的1000多,貴的茅臺就不說了,而且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到真的。1000多元可以買兩三瓶麥卡倫了??!
雖然威士忌也有很貴的,但對我們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對洋酒沒有太深的情結,沒有太多的鄉情,選一般價位的,就足夠滿足一般的酒水需要。
鄉情固然無價,但過高的白酒價格卻在消耗人們內心的故土鄉情,情感與現實還是需要一個平衡點的,這一點來說,白酒就是在拋棄年輕人,那就不要怪年輕人在二級市場用腳投票了,而你們推出的所謂43度的茅臺,也已經一千好幾了,親!
想起007的那句經典臺詞:馬天尼,要搖勻,不要攪拌。生活需要的是靜靜得搖勻,而不是翻江倒海的攪拌。
托馬斯·鐵蛋
如今,只要不是那種特別正式的喝酒談事兒的商務局,一般的家庭聚會、朋友聚會中,只要提起喝白酒,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要么是因為開車不能喝酒,要么就是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多喝,除了那種喝酒上癮的人,主動多喝的很少見了,最后無不是以啤酒或者紅酒,甚至是日本清酒和梅酒這種低度數的酒代之。
此外也是因為人們整體健康意識的提高,白酒因為酒精度數比較高,一般也被認為是對身體損害最大的,而啤酒和紅酒只要不過量,對身體有一定好處的。也看到,這幾年白酒的消費逐漸的向高端化邁進,人們的選擇是,可以少喝一點高品質的白酒,獲得一些身份上和心理上的認同,而低端的白酒很多時候已經無人問津。
去年圣誕節,熱紅酒這種西方文化背景的紅酒產品大熱,基本上成為白領們朋友圈的標配,也看到紅酒這種產品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的拓寬,而白酒就很少有這樣集體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