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擬放棄400億美元收購ARM,史上最大芯片并購案終迎結局
楊波
1、相比于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有人開心有人哭,2020年9月英偉達收購ARM的這起并購案,卻是從一開始就陷入到一個全球反對的聲音之中,不僅硬件公司反對,軟件企業也反對,而且歐美的監管部門也紛紛請英偉達喝茶,但是從英偉達的態度來看,似乎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為何一定要收購這家公司?
2、ARM這家公司的經歷非常傳奇,其前身為艾康電腦。1978年于英國劍橋創立。在1980年代晚期,蘋果電腦開始與艾康電腦合作開發新版的ARM核心。1985年,艾康電腦研發出采用精簡指令集的新處理器,名為ARM(Acorn RISC Machine),又稱ARM 1。因為艾康電腦的財務出現狀況,1990年11月27日,獲得Apple與VLSI科技的資助,分割出ARM,成為獨立子公司。
3、ARM最初只有12人,因母公司財務狀況不佳,辦公室只是一間倉庫,以設計ARM處理器架構聞名于世,技術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點,不過在公司成立的大多數時間,在財務上都是朝不保夕,就是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即使有蘋果公司這樣的伯樂存在,這家公司的境遇并不好。
4、這跟ARM的商業模式有直接關系,不同于全球絕大多數芯片及半導體公司,ARM屬于芯片行業的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存在,有點類似于建筑行業的設計師,反正無論房子賣得怎么樣,跟設計師的關系不大,而一旦賣得不好,設計師肯定是背鍋俠,ARM就是芯片架構的設計師,將產品的設計架構授權給各個芯片企業。
5、所以,ARM是一家賣芯片設計架構授權的公司,不過在IT市場上,英特爾的X86架構占據主導地位,沒有ARM什么事兒,高性能計算機市場,之前也沒有ARM什么事兒,那是IBM、HP這些巨頭的天下,2006年,全球ARM芯片出貨量為20億片,但是ARM公司卻沒賺到多少錢,連蘋果公司這個伯樂,都賣掉了ARM的43%股權,顯然,當時執掌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也認為,ARM做的真的不是一個好生意。
6、在蘋果出售ARM股權后不久,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亮相,智能手機開始取代電腦成為了上網的主要入口。這對ARM來說,雖然沒了蘋果這個金主爸爸,但是卻讓ARM架構的芯片,在智能手機時代成為了市場主流,讓掌控電腦芯片的英特爾公司干著急,至2007年底,ARM芯片的總出貨量突破100億顆,截止2020年底,ARM架構芯片歷史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1900億顆!而隨著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設備的普及,到2030年超過一萬億顆也是很有機會的。而采用ARM架構的公司,基本上涵蓋了芯片行業最主要的企業,包括蘋果、三星、高通、華為等科技巨頭。
7、可以說,iPhone開啟的智能手機時代,讓ARM公司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2010年6月中,蘋果公司向ARM董事會表示有意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公司,但遭到ARM董事會的拒絕,理由是要保持公司獨立性,作為英國科技行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顯然不會那么輕易賣身。
8、不過,這顆英國科技行業的明珠,在2016年還是被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以320億美元收入囊中,2020年軟銀開始出售資產,其中就包括ARM公司,2020年9月英偉達與軟銀達成了收購協議,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這項收購。現在距離這個期限還有兩個月,根據媒體報道,雖然英偉達一直還在推進這項并購,但是包括英美監管部門在內,以及高通、英特爾、華為等公司,都一致反對這項并購案。
9、這也不難理解,比如方興未艾的智能汽車領域,英偉達、高通、華為早就做了布局,一旦英偉達收購了ARM,那么在ARM架構的商業授權上,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競爭壓制,甚至可能讓高通、華為會在未來陷入到一個無授權可用的局面,這就像蘋果公司2010年收購ARM失敗時,時任ARM CEO?的這句話:“買家展開收購ARM的唯一理由是消滅競爭對手。”顯然,作為一家芯片行業的基礎型公司,誰都不愿意這家公司被同行買下,而各國的反壟斷機構也不太可能通過這項并購案。對于ARM來說,最好的結果還是軟銀將其IPO,從而回歸為一家獨立公司。
劉春生
英偉達收購ARM一直是芯片領域的大事件,兩個巨無霸的結合將誕生一個超級芯片公司。在5G,萬物互聯,AI,元宇宙相繼到來的時代,兩強結合對原有的兩個公司而言肯定是好事,可以增強與其他巨頭掰手腕的能力,擴大市場范圍,實現規模經濟。不過,這一收購案對于競爭對手、上下游企業,利益相關國家和地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壟斷造成客大欺店,店大欺客的案例層出不窮。
對于受困于被卡脖子中國芯片產業而言,英偉達收購ARM其實也基本也過不了中國這一關,獲批可能性很小(除非可以換來其他的一些條件)。
顧小柯
芯片半導體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支柱性科技產業,再加上這兩年芯片短缺,讓芯片產業背后多了國家地緣政治之間的糾葛。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偉達540億美元對ARM的收購案注定不會順利,英偉達自己之前也承認完成收購最起碼要一年半。
果然,這個交易美國反壟斷機構不支持,再加上除了英國以外,歐盟有關部門官員也對該交易表達了擔憂,處處都是掣肘,對于英偉達來講,這個收購已經沒辦法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