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讀2022年貨幣政策
柏文喜
在前次降準以后,央行搶在國民經濟發展年報數據公布前推出的降息行動不但力度達到遠超市場預期的10個基點,而且速度之快,央行領導講話態度之懇切急切也前所未有。這表明決策層和監管層對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嚴峻性以及未來預期下行的充分認知,也表明未來國際經濟環境中可以預見的不確定性因素如美聯儲升息等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構成的壓力之大。而央行領導關于此次降息講話中對于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特別關照”也十分引人注目。
從國內經濟運行情況來看,雖然去年GDP年度整體增長率達到8.1%,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吸收外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新增就業仍呈增長之勢,可謂形勢喜人,但客觀而言去年相對較高的增長水平是建立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而造成的基數較低以及2021年的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其他國家因為疫情恢復較慢而導致訂單大批轉向國內這一臨時性因素影響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分季度來看,去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第四季度宏觀經濟運行的快速下滑還是十分令人憂心的。這除了疫情持續性影響因素之外,不能不說與去年以來所開展的反壟斷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影響、對教培股的整頓以及對房地產行業不斷加大的調控力度而導致的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行業的“熄火”有關。
因此,此次央行急吼吼的大幅降息和言辭懇切的表態,表明在穩預期的前提下希望盡快以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喚回市場復蘇的春風,而近期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涉及宏觀政策的部門也一再紛紛表態擬以適當寬松的財政政策和消費引導政策,乃至大規模的投資來推動經濟回暖,促進經濟復蘇。而房地產行業無論從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量而言,還是從對宏觀經濟復蘇從投資、消費角度的重要性和帶動效應而言,都是堪稱支柱產業的。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屢受打壓和長期處于被調控狀態的房地產行業首次被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的原因。
房地產行業除了以市場化方式解決國民住房保障這一作用之外,有形之手緊握地根與銀根還促成了房地產行業完成了向支持公共財政的土地財政的這一角色轉變以及向信用創造和信用擴張的重要途經的這一角色轉變。也就是說,在公共財政對房地產行業產生高度依賴的同時,宏觀金融政策的市場化傳導和有效實施同樣是無法脫離房地產行業這一重要媒介,而之前為防范涉房風險進行的一切列長時間的強力調控讓樓市熄火的同時,也讓地方財政陷入困境和讓宏觀經濟運行壓力快速提升的事實,更是證明了房地產行業已深度融入中國內地社會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及其巨大的綜合性影響。因此,如何盡快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復蘇,讓房地產行業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健康發展,就不只是目前流動性承壓并陷入困境的那些房企的愿望,而是同樣在財政收入壓力與宏觀經濟預期下行壓力之下來自于政策層與監管層的共識,這也是央行此次降息力度如此之大、下手如此之快以及態度如此懇切的重要原因之一。
誠然,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以高周轉推動規模增長之下的高負債、高杠桿,是造成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直接原因。但是房企的高周轉模式是在有形之手緊握地根與銀根之下,由土地財政內在的對于市場不斷提升的汲取動力之下形成的,因此高周轉發展模式只是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表面原因,而設防風險不斷累積的真正推動力量還是不斷提升的土地財政欲求以及控制了銀根和地根的有形之手。所以,把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責任打在僅僅是追求發展與利潤的開發商身上,確實是打錯了地方。從此次導致房地產行業熄火的調控過程來看,只要有形之手收緊地根和銀根,就沒有房地產商興風作浪的空間。尤其是從銷售端到資金端的收緊,更是對高杠桿、高負債推動的高周轉模式具有釜底抽薪的效果,這也反證了不恰當的金融管控和當前特有的政績與發展模式之下對于土地財政的無節制的欲求,才是引發涉房風險和不斷推高涉房風險的主要原因與動力所在。
回到此次央行極速降息和對房地產行業的“特別關照”來看,回到國家發改委近日直接呼吁消費者買房的“反常行為”來看,土地財政減收與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以及房地產行業的支柱性地位自不待言。那么,正確認識和刨析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過往的高杠桿、高負債推動下的高周轉模式形成的原因和涉房風險不斷累積的真正根源,才能在此輪對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中對癥下藥,避免再度推高以不少房企暴雷和出清為代價而降下來的行業杠桿與涉房風險的同時,相對減少有形之手對于房地產行業的過度干預和在逐步實現公共財政的轉型中減少對土地財政的無休止、無節制的欲求,以保證房地產行業的必要活力與創新能力,從而促進行業盡快回暖與進入良性循環,才是此輪涉房調控政策調整與轉向中需要特別重視之處。
否則,行業調控依然會陷入簡單的輪回之中,而此輪調控中對于市場與行業的傷害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能從根子上來正視問題和立足于問題的化解,可能行業的真正復蘇還是個未知數,而且會連再度輪回的機會也會失去的。
解釋系主任
以灑家記憶所及,簡體中文頻道上出現「信貸塌方」還是第一次。措辭之重,系職業生涯僅見。
信貸塌方的直譯只能是「Credit Collapse」- 當央行發言傳到英文頻道上后,老外們紛紛詢問是不是翻譯有誤,是不是本來想說「Credit Crunch」,寫錯了?
沒寫錯。
央行擔心的信貸塌方,說穿了就是居民中長期新增貸款,也就是購房按揭貸款,加不上去了。
這個數字最近一次公布到什么時候?之后有沒有更新?沒有更新的話到底是為什么?這些是嚴肅分析最需要回答的問題。
信貸塌方的反面,就是信貸膨脹,為了向馮唐老師致敬,也許應該叫「信貸腫脹」?
在馮唐老師的筆下,腫脹是荷爾蒙爆棚青春期的常態。要腫脹,必須年輕,勁大。那么厲害我國現在能不能腫脹呢?相信在座諸位都有自己的答案。
美聯儲已經確定今年至少加息三次。每次當美聯儲加息時,美元都會從海外流向美國,今年也不會例外。
不能再往下寫了。
張奧平
根據央行1月1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述,我們認為央行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松立場已然明確。首先,面對當前供給沖擊帶來的需求收縮,造成的市場整體的預期轉弱,貨幣政策將實現三個發力,即“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體現了從總量、結構目標、時間點上這三個維度來激活市場的發展預期與信心。其中“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更是體現了央行對于市場發展預期的關切,貨幣政策的“極限”便是穩住市場預期底線。
其次,對于宏觀杠桿率的表述十分關鍵,“從分子看,去年總債務水平總體平穩,作為分母的GDP明顯擴大,增長比較快,特別是跟2020年比,GDP增速大幅加快,這對降杠桿作用非常突出”,“五個季度宏觀杠桿率下降,為未來貨幣政策創造了空間,杠桿越低空間越大”。這些表述體現了央行對于宏觀杠桿率的態度,短期宏觀杠桿率不會成為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摯肘,作為經濟增速先行指標的社融增速將會實現平穩回升。
最后,關于貨幣政策后續操作的問題,降準依然有空間,但需根據后續經濟運行情況來具體確定。具體的表述為“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空間變小了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以及宏觀調控的需要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當前貨幣政策的邊際寬松立場所體現的是靈活適度,并不代表“大水漫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是長期總基調。目前,市場中出現一些極端聲音認為,根據央行近期的政策利率降息以及新聞發布會的表述,將會一改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實施“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認為房地產市場或是資本市場將會迎來新一輪的“暴漲”,這樣的理解是十分錯誤的,更無益于經濟的穩增長。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目前,上游通脹難題逐步緩解,促進經濟增長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核心目標。當前貨幣政策的靠前發力,主要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溫和的強硬派
這次央行的動作可謂是史無前例,無論是17號的MLF下調中標利率,還是昨天央行副行長的公開表態,“寬松”這樣的字眼已經顯而易見寫在了表面上,各種媒體和自媒體的解讀,在此刻都顯得太蒼白了,因為政策太直接得毫無掩飾。
當前兩天發布的四季度GDP讀數只有4%時,許多投資者為中國經濟而擔憂,甚至對于資本市場抱有很大的擔心。但我以為這種憂慮本身就是多余的,從A股的歷史看,每一次大行情的啟動多半不是發端經濟走好,而更多來源于中國政府的“逆周期調節”,2008、2011、2013、2018年,每一次降息降準的組合拳之后,資本市場都會迎來一波不錯的行情。而當這一次從含蓄的降準和LPR調整,到MLF的迅速定位,最后副行長的公開喊話,態度和力度都昭然若揭,投資者們又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呢?
但從長期看,留給政府階段性寬松政策的時間窗口并不長,隨著1季度美聯儲Taper的結束,加息迫在眉睫,我們的貨幣政策即便擁有再多的獨立性,也不可能獨善其身,貨幣政策的調整速度和頻率可能要超出我們對于過去十幾年的常識。從這個角度看,投資者不能因為階段性的“寬松”甚至是“更寬松”而太過樂觀,關注外部利率的變化,關注中國央行隨時的政策,才是在資本市場行穩致遠的關鍵。
王衍行
1、對統計局、人民銀行的解讀。近日,中國經濟的兩件事令人矚目:17日,統計局公布2021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數據;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人民銀行介紹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并答記者問。我認為,統計局的關鍵詞之一是欣欣向榮,中國人民銀行的關鍵詞之一是浴血奮戰。引發的一個重要命題:經濟增長超預期,為何中國央行仍然擔憂?
2、央行得滿分。我給央行的這次表現打滿分,由于,央行關注的是市場真實的聲音,這需要實事求是,更需要德才兼備的人去做,現在看,央行都做到了,并且做得相當好了。在新聞發布會上,央行稱:“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難辦了?!蔽阌怪M言,很多經濟工作者還缺少這種情懷,有句話說的好:“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3、不要低估信貸塌方的可能性。央行稱:“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導致信貸塌方的誘因是存在的:一是最新數據反映出投資和消費走弱。而外貿今年同樣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二是2021年中國經濟異常動蕩,房地產業陷入困境,原有經濟模式過份依賴于住房建設和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帶來的增長,開發商的可舉債規模受到了嚴格的新限制,引發了住房市場的低迷,開發商停止競購新土地,購房者紛紛推遲買房。三是是前國內疫情接連散發,民企小微生存艱難,獲貸不易:四是“三重壓力”之下穩經濟的難度在增加;四是美國:貨幣政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面對較為嚴峻的挑戰,央行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譬如,自2021年7月以來貨幣政策的緩步放松起到了穩定基建投資的作用。
4、有效的加法才是維穩及發展的不二法門。央行稱:“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北仨氈赋觯袊^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深受低質量、無效加法之害,撥亂反正的任務相當艱巨,這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優化經濟結構。但是,多數人往往以回避問題挑戰的方式低估轉型的難度,以資金投入不足片面理解新發展理念,其危害在于,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疊加成為“黑天鵝”式風險。
?
5、靠前發且精準力。央行稱:“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于春,所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這些話的重點在于,市場曲線可能會出現各種極端的可能,市場曲線的“好”,需要人努力,也需要天幫忙,央行的“抓緊做事,前瞻操作”已經表明了竭盡全力、不遺余力,譬如,今年年初至今,僅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一項,就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又如,上月通過MLF,已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6、貨幣政策支持的重點。央行稱:“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边@就是說,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仍然是貨幣政策支持的重點。
7、不要過分依賴“錢”。中國已試圖通過降息、降準和放松部分房貸限制為增長注入新的活力。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貨幣政策牽一發動全身、舉足輕重,但是,千萬不要異想天開地以為貨幣政策可以包治百病。必須指出,把那種盲目無效的投入作為維穩的敵人,使一場“浩劫”胎死腹中,才可能是當務之急,若不對敵人冷若冰霜,只是天真地增加資金的投入,那么,無異于負薪救火。
8、更大的挑戰。今年,更大的挑戰可能是,美國貨幣政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論壇視頻會議上指出:“如果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急剎車’或‘急轉彎’,將產生嚴重負面外溢效應,給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挑戰,廣大發展中國家將首當其沖?!?012年,預計美聯儲將是全球主要央行中最激進的,目前預判是:美國將加息四次,美聯儲將開始削減其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從歷史上的經驗來看,美聯儲對其政策將如何影響其他國家的擔憂置若罔聞、不屑一顧,稱其只為美國經濟制定政策。
魏衡
沸騰了一整晚
還是沒人來解讀我最關心的要點「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
?哪個市場的曲線?
?又如何走在前面?
如果是信貸或社融的市場曲線,這本身就是滯后指標,走在滯后指標的前面,就只是及時調整。
如果是利率的市場曲線,這是當下市場流動性的實時指標,走在實時指標的前面,那就是提前放水。
如果是股市的曲線,那是經濟預期的前瞻性指標,走在前瞻性指標的前面,嚯喲,那就真是送水上門嘍。
泰勒斯
明早LPR要是只降十bp,股市還得跌
今天更新
先是說要主動呵護市場,然后又把LPR時間提前,讓人感覺誠意滿滿,預期打的很高,結果只有10bp,還不如不做前戲,直接干不就完了嗎?
此生盡長歡
關于今年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去年央行的第四季度貨幣政策例會已經給今年的貨幣政策定了調,無論是上次的第四季度例會,還是這次央行的表態,其實從基調上都沒有太大的出入,依然是要以穩定為主,穩中求進。
而在去年的一段時期中,人民幣匯率出現過一些波動,因而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可能是今年央行的工作重心。
分析師解讀,中國新年和冬奧將至但疫情仍持續惡化,此時降息也是為了在關鍵時刻穩住經濟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