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大局已定,70后或成首批
longstory
中國的人口結構,勞動力結構,與經濟科技發展的沖突已經進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一方面覺得人不夠了要多生,一方面又在發展高端制造。
啥是高端制造?別的咱不懂,但用工數量一定減少,對不?!比如,海南這樣的省份前段時間還出臺政策要發展“無人島”,意思就是很多低端工種都要用無人設備代替。
那我就想問:這里不靠人力,那里不靠人力,又生那么多人,想干嘛?就是多生一些出來讓他們負擔社會養老金嘛?社會淘汰力度這么大,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怎么負擔?
東亞模式是地獄模式,所有的游戲開場就是hard級別,沒有多少給你喘息的機會,每個人仿佛都有一條吊頸線,隨時都感覺會斃命,所以做同樣的事,我們會把預期拔得很高,因為冥冥中就能感覺到競爭的過程會急促而慘烈——并且這種感覺不以你懂得多少道理而轉移,已經深化為本能的反應。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到!!
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學歷學力有差別,但信息這么發達,活得明白的程度都差不多!!
唉……不知為什么,突然想到一句話:難得糊涂。
蘭香
“35歲找工作說你老了,60歲要退休說你還年輕。”網友對延遲退休政策的調侃,可以說是一語中的。
過去兩年,“延遲退休”相關的新聞滿天飛之際,求職者面臨“35歲危機”的種種卻已經變成了舊聞。一個典型案例是,2020年11月,一位45歲的軟件開發人員在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說句話”欄目留言稱遭遇就業年齡歧視,盡管技術經驗豐富卻連面試的機會都很難得到。“現在國家鼓勵延遲退休,我覺得,40歲以上的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此刻正是自身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找工作時不能被年齡限制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對于受延遲退休政策影響最直接的70/80/90后來說,退休年齡延后的同時還會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但比較確定的是,個人的養老生活保障恐怕不能太多指望國家,因為國家的養老金明顯是不夠用了,不然也不會這么著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2021年已經迎來養老金的十七連漲,不出意外的話2022年還會繼續上調。而在養老金支出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部分卻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數據顯示,國家養老金結余到2023年可能達到峰值,此后會持續下跌,直到2028年可能會出現負增長。而延遲退休的推行直接減少了退休人員,一方面減少了養老金支出的壓力,另一方面為增加養老金的收入爭取了更多時間。
當然,延遲退休的政策也有好處。因為理論上來說,按照社保“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原則,我們退休前繳的越多,退休后所能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前提是有一份工作可以讓你干到退休,而不是在你35歲或45歲時被“優化”。
所以,對于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80/90后們來說,無論什么時候退休,都請盡早開始謀劃自己的養老生活保障吧。時間不等人。
東木
按照這個趨勢看,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新生兒數量持續減少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老齡化和低生育率是延遲退休的大背景,文中提到了延遲退休的好處,尤其是醫生等技術行業越老越吃香。這些觀點我不反對,我只是從一個普通人視角,看看我對延遲退休的一點擔心。
首先,延遲退休使得眾多老人無法幫助年輕人帶孩子,其后果有可能會進一步促使年輕人生育意愿下降,加劇新生兒續減少。
同時,有一個情況也許會發生,就是在增量不足,蛋糕就那么大的時候,延遲退休可能會造成年輕人無崗可上。延遲退休大量老年人在崗,這些人本應含飴弄孫,幫助年輕人照顧孫輩,但現在卻仍然在崗,記憶力下降了,反應慢了,動作緩了,根本不適應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化和數字化。他們在崗只會導致效率下降,降低企業競爭力。
與新生兒大量減少相比,退休養老金的多少是微不足道的。錢,是人掙的,當年輕人越來越少的的時候,社會財富的創造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考量應該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民眾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