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名房企高管職務變動,裁人同時也怕被裁
柏文喜
一向以杠桿之上加杠桿、明杠桿與暗杠桿并用,將高周轉作到極致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催生了最多的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房企的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終于在行業基本面發生本質變化,和長時間的資金端與銷售端的雙向強力調控下,不得不放下了蒙眼狂奔的姿勢而開始了降杠桿、降負債的縮表健體措施,以實現監管層所希望的降低涉房風險和實現良性循環與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不過,在房企放棄以高周轉推升企業規模以凝聚資源的發展模式以及放棄花錢買行業排名而被動或者主動縮表的同時,所壓縮的不只是總資產、總負債和銷售規模,而是隨著房企縮表的推進,也逐步涉及到了縮表行動的執行者本身--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士。試想想,企業是一個各類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以向市場和社會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平臺,在企業主動或者被動降杠桿、降負債以至于推動自身資產規模、負債規模與營收規模縮表的情況下,作為其中的生產要素之一的人力資源需求,怎么可能不隨之縮減呢?因此房企縮表所帶來的人員的優化調整乃至裁員和減員,是房企縮表的必然結果。
至于人員縮表是以人員優化的名義,還是以組織結構調整的名義、以轉崗調崗的名義,或者直接以裁員的名義,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行業和企業就業人數的總體性減少是一個不可否認的趨勢與殘酷的現實。大廈將傾時,樓里的耗子因為嗅覺靈敏而跑的最快。房企出現危機和壓力時,具有感知企業經營信息優勢的職業經理人自然也是嗅覺最靈敏的,因此是改換門庭還是主動辭職,抑或被優化掉或者被請辭,只不過是個方式方法與時間問題,但是房企對于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需求的下降乃是實實在在和真實無二的。
從近日的財經媒體報道來看,今年以來有超過300名房企高管發生了職位變動。這些人本身就是房企縮表行動的戰略制定者與具體執行者,在推動房企去杠桿、降幅債以降低涉房風險,實現縮表的同時,相應地也在以各種傳統方式以及花樣百出的創新手段在裁減員工規模,同時自身也處于在被以各種方式的裁減與優化之中。在行業縮表縮到從業人員規模這一指標時,作為占據信息優勢和具備繳強競爭力與專業經驗的房企高級管理人員而言,在行業內的職位調整和跨行業的職業選擇自然也就成了稀松平常之事。因此今年這個房地產行業困難重重的年份,出現超過300多人的房企高管職位變動,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年下半年樓市急劇轉淡帶來的行業流動性壓力急劇增大和百強民營房企排隊暴雷、土地市場驟然遇冷和土地財政增收壓力巨大而宏觀經濟預期不振的情況下,監管層在對行業態勢的綜合把握與考量之下雖然已經持續吹起了涉房金融微調的暖風,不過目前行業最冷的時候尚未到來,行業信心的恢復也尚需時日。另外,再加上行業形勢與行業基本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周轉和高負債發展模式正在快速出清,由此帶來的行業人力資源需求乃至高級管理人員崗位的減少,也更是一個難以扭轉的行業大勢。
因此,對于房地產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而言,無論現在是否離開了原有崗位,認清大勢早作綢繆,應該都是更為理性的選擇。
馬隨風
2021年企業的裁員大潮中,地產和教育培訓機構是重災區。對于很多地產企業的高管,在行業繁榮的時候的那些年,他們已經儲備了足夠的過冬糧草,即使驟然被裁員,生活也不會太難過。但對于那些基層的員工,尤其是背負著房貸的員工而言,如果短時間找不到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生活就會很艱難。
而對于房地產這個巨大的行業,如果房子賣不掉,整個供應鏈條上的建筑企業、裝修企業都會受到牽連,而最終受到影響的,恐怕又是千千萬萬個普通的家庭。對于地產行業,長痛不如短痛,多年的高速擴張下,這種收縮是必然要到來的,即使是政策層面能夠保持穩定,但基本面已經不再支持這種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