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大痛苦公司
Zey
看這份2021十大痛苦公司名單:大眾中國、華為、好未來、滴滴、忠旺、藍光發展、蘇寧、康美藥業、海航、恒大,你能很快在他們各自的行業里,找出一個不痛苦的對立面公司嗎?
比如,如果說2021是大眾中國痛苦的一年,那么和他的表現截然相反,沒那么痛苦的,是不是就是特斯拉、蔚小理?如果說華為因為芯片“卡脖子”而痛失手機業務,小米、OV的2021算得上是精彩的一年嗎?滴滴所在的網約車行業,2021有過的很舒服的公司嗎?藍光發展、恒大所在的地產行業呢?好未來所在的教培行業呢?
十家痛苦公司,代表的是他們所處產業和細分領域的陣痛。這些行業在2021更多是這般景象:加速快跑的企業很少,艱難轉型的公司很多;煥發蓬勃生機的很少,在“存量時代”市占率萎縮的企業很多;在新舊經濟更替中,“破繭重生”的很少,落寞為“明日黃花”的很多。
紀伯倫說,許多的痛苦都是自擇。出現在這份名單上的,華為是因為政治交鋒,好未來是因為政策突變,大眾是因為新能源轉型太慢,而其它幾家,皆是因為太貪。
佐閑
文章犯了嚴重的幸存者偏差,最終結論想駁斥“大而不倒”然而單就華為恒大兩家,為何能在寒風中搖曳不滅?即便山河日下,也比尋常小企耐打很多了,將危機歸結于大,實在荒謬
東木
做企業不易,做企業家不易,做成功的企業家更不易。都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面對時代大潮的起起伏伏,多少企業沉浮,多少企業家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在這個年尾看明年,心中激蕩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之前《財經》雜志評選過“十大擴張行業”,“十大收縮行業”,現在又有了“十大痛苦公司”。“十”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里是圓滿,也是前列,但是這次成為“十大痛苦公司”卻顯示了些許心酸。其中有外企的中國公司如大眾,有互聯網公司,有房地產公司,也有科技公司和教培公司。可以說比較全面的反應當前各個企業的情況。那么,有個疑問,為什么會“痛苦”?在我看,有的是因為外部原因,政策和國際形勢,比如“雙減”之下的好未來,比如新能源轉型和全球“缺芯”影響下的大眾汽車,比如搖搖欲墜的房地產公司;還有因為內部原因,自身戰略發展問題,如蘇寧和康美。
還有10天不到就是2022年了,都說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我深知做企業的不容易,在這里,也希望明年這些企業振作起來,不那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