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模式之爭:走直營還是推加盟?
這也引發業內對于便利店發展模式的討論:是選擇模式更輕、成本費用更低、更利于擴張的加盟店?還是選擇重資本、重強體系化運營的直營店?如何平衡資金與擴張、管控與食品安全的關系?對于當下的便利店發展而言,究竟哪個模式更優? | 相關閱讀(新京報)
萬物運轉的秘密
1987年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最初采用的就是直營連鎖,基本上沒有發展特許連鎖。從1999年開始肯德基實施“零起點加盟”的特許經營肯德基加盟資格,同時要求加盟商不僅要有800萬元的資金,還要有足夠的管理經驗。從直營到加盟,肯德基花了12年時間作為過度。
這其時也是一個先做大還是做強的問題,不僅因為肯德基是外國品牌,需要時間來深入人心;便利店也一樣,如何讓大眾提到便利店時想到的不僅僅是711,這需要通過可靠的品質、本地化的產品以及更加便捷的購物過程來獲取用戶粘性,而直營模式顯然比加盟更易實現。
一只餃子OAQ
即使是加盟,日資便利店和本土便利店的加盟模式依然是有差別的。
國內的加盟模式著重于“資金”。對于自愿型加盟模式而言,只要資金到位就可以了,所以也容易出現加盟者私自采購、食品安全不佳的問題。中國便利店之王“美宜佳”走的就是自愿性加盟路線,雖然門店已經突破了2萬家,但是處于安全考量始終不能提供鮮食,競爭力大大下滑。
日資便利店的加盟方式著重于“人”,不管是特許型還是委托型加盟,加盟者都需要通過刪選,簡單來說就是“不是有錢就能加盟的”。像全家那樣的便利店,如果你提供了店鋪和裝修以及大量的資金,全家甚至不允許你參與管理,如此一來,產品的品控和經營方式就牢牢的握在了企業手中;如果你沒有店鋪沒有資金,全家倒是又可以給你提供這些硬件,讓你參與經營,只是這樣一來,經營地再好,這家店于加盟者而言是沒有話語權的,他們的充其量就是一個管理者。
這樣對比來看,日資便利店就要比本土便利店精明地多了。
Yue5
便利店若采取加盟形式,無非是能夠加速店鋪擴張,且品牌能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但加盟對便利蜂,甚至其他跟飲食有關的商店來說,最大的弊端便是品牌形象的問題,如文中所提到的熱食等,如果因為其中一家分店的員工失誤導致了問題,那么整個品牌的形象都將會被影響,但若不售賣熱食,這家便利店將會失去競爭力。所以,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應當好好把控。
同時便利店行業的“去人工化”,也有望好好進行發展和研究,像現在一部分小型自動便利店存在的問題便是同一個時間只能一個人進入,且商品并沒達到多樣化。但群眾之所以依賴便利店便是因為它的快速和能迅速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連這兩樣都做不到,自動化便利店便振興不起來。
苦逼的核彈
便利店為社區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成為打通物資運輸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節點。直營發展而非開放加盟,成為便利蜂維持全國整體盈利的關鍵,該店也成為引領全國便利店的翹楚,這樣做有助于資本保值增值,強化運營體系的連貫性。經營者需要考慮到便利店投入大、回本慢的特點,如果采用加盟店模式,則能緩解資金緊張壓力。綜合來看,較好的運營方式,應該是前期先通過直營模式塑造堅實流暢的系統,在下一階段才引入加盟商充實資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