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虛擬地塊430萬美元成交,值嗎?
胡華成
一切都在設計之中,元宇宙虛擬地跟多年前的qq秀相比,元宇宙游戲加入了區塊鏈的技術,每一塊土地都是獨一無二的,游戲中的土地也是有限的。如果任何產品的數量都是無限的,那么產品就是不值錢的。
不管元宇宙概念有多火,平臺交易額有多大,這種游戲都不會出現在我們國家的。
原因很簡單,這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最后肯定有很多人在上面虧大錢,也同樣有一小部分人賺得盆滿缽滿。
元宇宙虛擬房產的火熱,表面上看元宇宙的催化,而實際上不過是比特幣的演進而已。
雖然比特幣的泡沫還沒有徹底破裂,但是我國早就清理了國內比特幣的交易平臺。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比特幣的總市值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37萬億元。
假設比特幣泡沫破裂,跟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一般,那么無數億萬富翁將會被一夜清零,數萬億的市值蒸發將會對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就這還沒有算上比特幣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擬幣,總市值可能早已超過10萬億人民幣。
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的十年內,很多人憑借發行空氣幣賺到了一大筆錢。不過這種東西從本質上講就是騙局,只不過是已經發財的人在騙想要發財人的錢而已!
因此,甭管是比特幣還是元宇宙,它本身一定是一場造富運動,關鍵是你處在什么位置?如果你只是韭菜的定位,那你還玩啥?
噠噠噠嚕啦
1、我覺得“不存在”三個字有點歧義,這個地塊不存在嗎?存在。只是沒有物理實體,它以數字形式存在。那再問一遍這個問題:數字形式的地塊以430萬美元成交,值得嗎?
2、我覺得元宇宙不只是空間概念,不只是某個巨頭、zf或什么組織編織的一個空間。和某推特博主說的一樣:元宇宙是人們把放在數字世界的注意力大于物理世界的階段。
3、從過去來看,曾經的人們99%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物理世界,電視的出現使這個值降到了85%,電腦使其下降到了70%,智能手機使其下降至50%。現在大街上無不見低頭族,即便是戶外旅游,人們也會沉浸在手機之中。我們的注意力被逐漸吸引到了數字世界。
3、過去人們看實體書,只在意自己的實際樣貌......目前,綜藝節目都有濾鏡,甚至是央視新聞也有美顏,人們更在意社交媒體上自己的樣子大于現實的樣子,生活的每一個部分都在數字化:從工廠到電腦,從會議室到視頻會議系統,從在意鄰里關系到關注者、粉絲。照片濾鏡成了新時代的妝容,個人的數字形象正在變得比物理世界的形象更重要。如果人們都聚集在線上跨越了物理空間的限制一起玩,那個人的炫富和顯擺也會數字化,數字生活會比物理生活更重要
4、假設未來的人們跟上述一樣,數字生活變得比物理生活更重要,一個什么樣的數字地塊能價值甚至超越430萬美元?就像如今我國城市人口流入為負數的城市的房子只會像鶴崗3w一套房一樣越來越多,人口少了,房子就空。只有在人多熱鬧的地方,核心城市,房子才是資產。虛擬地塊同理。
5、很多時候,我們看似在買東西、投資東西,實際是在買對自己的肯定,在踐行自己的價值觀,賺錢也是一樣,找伴侶也是,愛情也是,人生也是一樣??陀^事實是什么并沒有那么被在乎,更重要的是自己相信什么。
楊波
1、在著名投資書籍《股票大作手回憶錄》里,100年前的美股投機之王利弗莫爾說:“投機如山岳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鮮事?!边@句話,放到今天的互聯網,尤其是今年大火的“元宇宙”與NFT,也是一樣的道理,換成國內投資人熟悉的名詞就是:割韭菜!
2、相信很多網友還記得一款叫開心農場的“偷菜游戲”,當時,不少白領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偷菜”,這種理念甚至直接影響到支付寶螞蟻森林的“找能量”,現在的人恐怕很難想象,當時“偷菜游戲”最風靡的時候,用戶簡直就像著了魔一樣,只是,這個魔怔一時的游戲以及他的開發商,很快也就成為互聯網的歷史。
3、當年的“偷菜游戲”,放到2021年不就是元宇宙嗎?白領、學生放著工作不管,全民忙著在虛擬空間中偷菜來獲得滿足感,跟今天某些公眾人物跑去游戲里面炒房,根本就是如出一轍,除了換了一個元宇宙的馬甲之外,本質上還是一種游戲營銷,或者說平臺營銷。
4、之前說過,元宇宙最大的悖論不在于它到底有多先進、多牛逼、多科幻,而在于萬物皆可元宇宙,游戲公司在游戲中賣房是元宇宙,賣裝備是元宇宙,賣頭像也同樣的元宇宙,甚至用戶跑去聯眾游戲的斗地主平臺上打一把牌,也可以被解讀為元宇宙,這就導致了看起來像是未來的元宇宙,怎么看都像就是當下,這個問題自“元宇宙”概念被提出后就存在,未來也無解,這就注定所謂的元宇宙,恐怕只會曇花一現,就像當年的“偷菜游戲”一樣。
5、正如利弗莫爾說的:投機如山岳一樣古老,對于互聯網圈,炒作概念也是源遠流長,唯一的不同就是隔幾年換個花樣和名稱,只是一個新瓶裝舊酒的游戲而已,就像股市里面那些打著各種概念的垃圾股,在瘋狂之后,結局往往就是一地雞毛。
6、而且,元宇宙本身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悖論,用戶到底是需要更真實的虛擬空間呢,還是需要更不真實的虛擬空間,哪一個才是“理想的元宇宙世界”?舉個例子,國內的網絡閱讀平臺上,最主流的題材就是“爽文”,男性主人公打怪升級坐擁后宮三千,女性主人公則是公主下凡身邊一群王子追求,這樣的“爽文”童話故事,催生了一大批的爆款,用戶群自然是在現實世界中當不了王子和公主的普通人。用一句大白話就是:現實世界里面的不成功者,往往需要在爽文的代入感中獲得成就感,如果現實很殘酷,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也同樣殘酷,那這些用戶豈不是都被嚇跑了?
7、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神巔峰,這是爽文的邏輯,也是獲取用戶心智的不二法門,這是人世間的鐵律。畢竟絕大部分用戶,在現實世界中即使算不上是loser,也難以稱為成功人士,而滿足每個人內心對成功、成就的渴望,暫時擺脫現實世界的挫折感,從而滿足人性的需求。如果我們設想一下,現實世界里面的炒房團,在元宇宙中還是炒房團,現實世界里面的億萬富翁,在元宇宙中還是億萬富翁,那么這個元宇宙世界是不是太乏味了,對于大部分用戶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了。
8、所以,元宇宙到底應該是現實世界的翻版,還是脫離現實的“爽文”虛擬世界,恐怕也是擺在元宇宙構造者面前的現實問題,回到“炒房”問題,當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過去一年飽受房價大漲之苦,跑去“元宇宙”開辟一個炒房的生意,似乎也不是一個好生意吧。
李紅波
關于一件商品的定價或者交易價究竟值不值得,我們需要從兩個角度來思考,其一是商品的本身價值,這類商品在價格上基本由其物品本身的價值決定,我們周圍大部分商品都是此類定價方式,很少會有脫離的,除了像“天價XXX”這樣的東西,一般不會有意外,所以這類商品的價格敏感性也更高,基本關系著我們的生產生活。
其二,還有一類商品像藝術品、房產這樣的,其價格往往有更多所謂的附帶價值來決定,諸如藝術品的作者和創作時間,又或者房產的位置和開發商都會影響其最終的價格呈現,但他們都不屬于價格敏感性商品,而這類商品成為了大家熟知的更具廣泛性的“投資品”。
所以,我們回到元宇宙中的虛擬地來看,其并不屬于我們常見的生活商品,而是一類投資品,因此我們需要明白其價格的波動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種商品屬性的特點。
但真正的問題在于,為什么一個在電腦上不到5平方厘米的地塊可以價值幾百萬美元,這才是令人吃驚的地方,可如果我們回到投資品來看,這樣的價格要么是市場炒作,要么是市場的暫時溢價。
那么問題又變成了它憑什么值這么多?如果單純是炒作能出這么大一筆錢的人不會是傻子,虛擬地一定有其背后的價值,就像配置名畫這樣的藝術品,有人覺得是浪費錢,但有人覺得這是享受藝術也是身份象征。
虛擬地在現在看來確實令大部分人難以理解,但這就像年輕人喜歡盲盒一樣,一個“小玩具”價值幾千元令人費解,但反映出的是一個新時代下年輕人的喜好,而元宇宙的虛擬地也是如此,人們看到了其未來的潛力。
當然,從投資品來說,至于未來能否從其本身盈利,或許只有交給時間來檢驗了。
白樅
元宇宙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
現在最快樂的,就是投機分子。資本市場、炒區塊鏈的都按耐不住了,太爽了。資本市場不怕話題,就怕沒有話題。
元宇宙意味著什么?在現實宇宙之外還有一個宇宙,現實世界買套房子還不行,還得在虛擬世界買一套房,消費可以翻幾倍。估值翻番,股價翻個,投機者的游戲罷了。
搶跑元宇宙的人,其實是炒虛擬貨幣的那群人。Facebook只是把虛擬貨幣的概念移植到元宇宙而已。眾所周知,Facebook自己想推出自己的虛擬貨幣Libra,現在已經更名為Diem,掛鉤美元資產的。但是因為一定程度影響美元霸權體系,被美國國會強令阻止發行了。現在扎克伯格又推了元宇宙的概念,一定程度是把虛擬貨幣的玩法套在數字資產身上了,目的就是希望成為“撒幣”的人,大家也知道,前陣子,“撒幣”的幣安創始人前段時間成為華人首富的消息。
炒作數字資產,已經在藝術收藏領域實現了。元宇宙只是多品類延伸。今年3月,美國藝術家Beeple創作的《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的拍賣中賣了約6935萬美元(約4.5億元人民幣),就是現在講的可編程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作品。是的沒錯,一幅畫賣了4.5億。
NFT,意思是“非同質化代幣”。NFT由區塊鏈技術驅動,目前主要依托于以太坊。但不同于比特幣、以太幣等可以等價互換的同質化代幣,NFT具有惟一性、不可分割和不可替代等特點。
炒作的邏輯基礎在于,資產的稀缺性。炒房、炒虛擬貨幣都是如此。誰掌控了稀缺性,誰就占領了制高點。
當然,真正要多資產實現元宇宙,就目前來講,還需要突破這幾個方面的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芯片技術、網絡通信技術、電子游戲技術(游戲引擎、游戲代碼)。
目前來看,很難。
但是簡單的是,這個炒作的概念簡單易懂,不需要學習成本,現在看來,《頭號玩家》就是一部教育片,想象力到位了,韭菜也就到位了。
即便技術突破了,實現元宇宙,也離開不了投機炒作,因為元宇宙資產生成的基礎就是稀缺性,現實世界里誰擁有ip,誰都想成為元宇宙的造物主,誰都想割韭菜。
梁杰森
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否定別人,比特幣的發展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