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試點銀行暫停基金投顧業務
陳燕
隨著2019年第一批18家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落地,到目前名單擴大到59家,覆蓋了券商、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銀行及獨立三方。一周多前,監管部門又繼續密集發布條文,從業務屬性、服務邊界、業績展示指標等各方面給投顧機構做出了細致規定,繼續努力規范推進該項業務。
然而一些率先開展業務的機構正在遭遇不小的阻力,有的銀行稱已暫停投顧業務推進,摸清楚監管指示再定;有的券商稱第一批嘗鮮投顧服務的客戶很多,面對今年冷淡極端的市場行情,投顧服務正在經歷嚴峻的考驗;還有很多機構空守著資格,沒有開展實際業務。
細細分析投顧業務的推行背景和監管意圖,這原本應該不是一場機構間的新業務搶跑賽,而是國內基金銷售領域尋求的一次轉型和變革,更是財富管理領域新模式的探索和進化,最終可能是一個從賣方投顧走向買方投顧的時代變遷。因此,這個業務的推進,注定不會簡單,三方參與者:資產管理者、產品銷售者和投資者,如果無法做到認知一致、行動一致,那么新業務還是用老路子做,換湯不換藥,“基金賺錢而基民虧錢”的頑疾依然無法得到解決。
我們可以將基金比作藥材,過去患者(投資者)自己去藥店配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藥師最多是根據描述的癥狀做一定的“偏好推薦”,或者干脆你要啥藥都行,順手搭一些保健品給你。現在基金投顧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三甲醫院專家,投資者有什么癥狀,上來不是直接抓藥,而是做一番檢查,先確定病癥所在,然后再對癥下藥,開出個性化藥方,并叮囑多久復診,長期跟蹤調整劑量。賣方投顧與買方投顧的區別正在于此。
現實中我們并沒有辦法一下子將原來的藥師全部轉變成三甲醫院專家,專業人才的培養成長乃至行業經驗積累、定性定量分析透視,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同時患者也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該隨意找個藥店,即便少數到了三甲醫院,還因為現行的檢查手段實在很簡單粗暴(即風險偏好依靠一張所謂的問卷就判定了)而導致病癥診斷有了偏差,當中用藥又不跟蹤調整,遲遲看不到治愈的希望。雖然藥不假,醫生也盡力了,但患者怨聲載道。這正如現時的基金業,資管方各自盡力捕捉α收益,銷售機構們努力做推薦和服務,投資者仍沒賺到錢。
我們除了要解決投顧(醫生)的專業性問題,還要解決投資者(患者)的自覺認知問題。投資組合的收益實現,與吃藥見療效一樣,都是后驗結果,過程中有很多外部因素影響,更無法保證短期效果,如果投資者半路跑了,一個策略無法堅持到底,就像一副藥無法堅持喝,總是不停的換,那么再好的醫生和再好的藥也沒有意義。這也是監管特別重視投資者教育、投顧機構紛紛表示要做陪伴式服務的根源。
目前投顧業務著眼于提供組合投資策略,只是試圖在減輕投資者的選擇困難、降低波動、優化投資體驗方面解決了一定的問題,如何幫助投資者搭建正確的認知體系,堅守長期投資理念,減少短視和沖動,引導每個人對自身真實風險承受能力的正確判別,才是更重要的突破點。基金投顧業務,如果只是給市場又新增了一類資管產品,給投資者多了一種產品選擇,那就走偏了,也完全背離了這場變革的初心。陪伴式顧問服務,任重道遠。
張鵬
在財富管理行業,基金投顧業務比較火,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第二批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近期正式落地展業,基金投顧市場戰局也更趨激烈。但也有兩家已獲試點資格的銀行,出于謹慎考慮主動暫緩基金投顧業務。
究竟發生了什么?首先了解一下基金投顧業務是什么。它是指接受客戶委托,按照協議約定,以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標的,向客戶提供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代客戶作出具體基金品種、數量與買賣時機的決策,并代客戶執行申購、贖回、(未來還將開展基金轉換)等基金產品交易。
說白了,基金投顧就是不再是簡單地賣基金,而是幫助客戶選基金,科學地構建和管理基金的組合,綜合提升客戶的投資收益和投后體驗。它與投資于基金的FOF基金的形態和操作類似,都是通過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對市場上大多數基金進行篩選,幫助投資者優化基金投資效果。兩者不同的是,基金投顧是由基金投資顧問在客戶所開立的基金賬戶上實現,可以投資FOF基金。FOF基金是由投資經理在客戶所認購/申購并持有份額的FOF產品中實現,FOF基金不能再投資FOF基金。
盡管基金投顧業務是未來財富管理行業的“藍?!?,但不同的渠道對于基金投顧業務的期望和能力稟賦不同。相對來說,券商發展基金投顧業務有很好的權益客戶基礎和技術支撐,股民對于新生事物學習和接受能力強,股民可能同時也是基民,接受基金投顧業務相對容易。但是,銀行就不大相同了,大多數銀行及其客戶的風險偏好還是相對保守的。對于業務人員來說預防風險是第一位的,對于高風險、高波動的基金產品以及更復雜專業的基金篩選和組合管理尚缺少認知和準備,寧可“暫緩”也別做錯是可以理解的。其他相對保守的金融機構打算做財富管理和基金投顧業務的邏輯也類似,難度和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截止目前,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一共兩批,券商數量最多,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方)的數量還比較少。作為專注基金銷售業務的財富管理行業新生力量,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三方)對于基金投顧業務比較積極,業務使然因此志在必得。當然,誰能試點、誰先搶跑固然重要,一時暫緩肯定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最更重要的是長跑。隨著前兩批業務試點的逐漸完善,相信后來者也可以吸取經驗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