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密集進入歐洲,窗口期或轉瞬即逝
2021-11-30 16:00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去年下半年以來,蔚來、小鵬、比亞迪、紅旗、領克等中國車企紛紛進軍歐洲市場,它們推出的產品毫無例外是新能源車。中國電動車在挪威大受歡迎,很多中國的電動車制造商選擇挪威作為他們進入歐洲市場的入口。但中國車企要走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還面臨諸多困難。歐洲本土車企基本處于面向電動化的轉型之中,如果它們完成轉身,那么中國車企先發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 相關閱讀(第一財經)
47
何潔瑩
探索和發現未知領域
一提到挪威,估計一般人的第一反應或許是《挪威森林》、三文魚和美麗的峽灣。
從經濟上看,挪威國家不大,人口也不多,汽車銷量數量也不高,但這個富油國家但卻成為各大新能源車商群雄逐鹿重地。一個原因是挪威是最早發出致力于2030年禁售燃油車的國家。與德國不同,挪威本土沒有大規模的汽車工業,所以新能源汽車需要進口,而且政府對電動車還有非常大幅度的免稅政策。
而且,雖然挪威是油氣輸出國,但挪威95%的電來自于水利發電系統。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光電價便宜,配套也相對豐度,不大的國土面積上,據說已有接近2萬根充電樁,這對于發展新能源有良好的基礎。這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出海是個好機會。而且就像當年華為手機選擇進軍歐洲的策略,從某種意義上說,打開歐洲市場,對于國產車建立國際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