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為何著急將庫卡私有化?
白樅
為達成私有化交易,美的不惜打破此前承諾,目的在于希望借美的本土優勢,加速融合,創造協同,擺脫子公司拖累集團業績的困境。當然,協同的重要前提是能有效控制子公司。國內上市增強國內影響力,也是錦上添花的事。
此問題可以參考上一次我的回答:
在去年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夾雜芯片供應難題,以及海運費、原材料上漲行情,出口停滯,國內外自動化機器人的主要客戶3C和汽車廠商略顯悲觀,放緩生產線改造,2020年庫卡賬面反應虧損近一億歐元。
自2016年美的近300億收購庫卡以來,庫卡股價大幅縮水,最低價時離收購價,縮水近80%。美的雖持有90%以上股權,但因簽訂各種投資協議,實際并無控制權,連庫卡技術都無法染指,此次進一步私有化,美的股價應聲而跌,也反應出市場對其戰略的悲觀態度。
全資私有化庫卡,是美的的戰略戰術布局。戰略上,美的加碼轉換機器人賽道,是順應自動化趨勢,拓展智能化業務,布局技術核心;戰術上,是美的破局庫卡難題的又一步棋。
萬關山
工業機器人的概念如果放到科創板,可能市值會比現在翻幾番,因此這可能是美的的一步棋。而在德國這樣的工業強國,庫卡這樣的中型企業在股市的表現可能并不是很好。私有化后,未來可以為國內上市提供便利條件。
從股價就可見一斑,美的收購庫卡價格為每股115歐元,后面一度跌至22歐元,最新的收盤價達到了72歐元,從這個角度來看,說美的血虧也是沒錯的。
如今持股已經高達94.55%,因此私有化面臨的障礙主要來自剩下的這些小股東,但因為此前的不私有化承諾仍然有效,因此可能還會面臨不確定性。
水面之下
透過現象看本質。
美的私有化庫卡并不是為了國內上市,甚至不是為了資本。
如果說高精度機床是工業之母,那么高精度的機器人則是工業之手。國內的機器人制造商一直都面對著工作精度不足和最大額定載荷不夠等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部分可以歸結為起步晚、被封鎖等各種大V猜測的原因。
但如同航空發動機不是因為材料我們造不出來而是設計缺乏經驗一樣。我們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最大問題是:核心專利被占無法使用、控制軟件被控制導致控制精度不足。
有人問“天宮的機械臂7自由度!25噸載荷,你說我們的工業機器人不行?”是的!如同我們能造最先進的J20、Y20,但至今還未造出C919是一個道理。因為瓦森納協定任然生效。
有鑒于此,美的收購庫卡,恐怕不只是錢的問題,背后可能還站著一只強大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