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業就理財產品逾期致歉:將加快資產處置
張國防
佳兆業的困境,是中國經濟奔騰向前的“增量市場能”遷移躍遷的結構性境地……
碳中和的概念和行動,使得“儲能”作為環節之一,成為現象級顯學和再次新興行業......
這已是全球共識、社群共識和大概率不可逆;而中國經濟系統中與之并行的,是部分“市場能”的“儲蓄”遷移,翻譯一下,即是“房地產行業蓄能”要流出、流動到其他蓄水池......
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而言,各有理解,各有探索和路徑,比較明顯的,是流動遷移到大體量的新能源行業,而新能源執牛耳(如不執牛耳,那不在產業端頂端,也就只能跟跑,喪失主動性的翻譯就是自己的利潤率不是自己決定而是產業核心企業)的新能源汽車,是最明顯新型蓄能池,所以的無論跑的快與慢,只要朝著這個方向跑,宏觀邏輯上是正確的......
相對于那些個沒有找到自己下一個蓄能池的房地產企業,大概率只能是這一債務周期的泯滅者了......
對于宏觀經濟層面,當然不能只是新能源行業,即便是過往的房地產,占比也就是30%;所以的,更多價值企業的本土成長、海外價值企業的本土回歸,是長期基本戰略的一部分,一起創造規模化的經濟體儲能市場......
中國經濟國運關乎的投資潛力巨大,當下尤其碳中和下的新能源、全球競合下的科技創新、共同富裕下的大消費......
===
蘭香
顯而易見,佳兆業的現金流已經非常緊張,理財違約的危機也只是剛剛開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危機率先發生在深圳的幾家開發商,是有一定必然性的,主要是此前多年野蠻生長,過度融資,爆雷的恒大、寶能還投了新能源汽車,更是難以為繼,相比之下佳兆業算相對穩健,但銷售和融資兩頭受壓之下也難逃一劫。
深圳開發商過去的優點實際上已經開始“反噬”:一是舊改為主的業務模式利潤雖高但是周期太長,資金被占用而如果融資又斷流就很容易拖垮企業;二是財務創新多,比如對財富管理產品的利用比較充分,但在行業緊縮期就很容易爆雷。
目前來看,今年可能還不是市場的最低點,因為市場有踩踏效應,資產沒有人敢買,處置資產并不容易,而且即便處置掉可能也于事無補,因為開發商現金流近乎枯竭,等不了那么久。對以舊改為主的佳兆業來說,資產處置恐怕更難,如果沒有外界幫助,很可能會跑不過時間,最后停工爛尾,引發更多連鎖反應。
生死時速,正在上演。
肖堯
關注近期暴雷的房企,大多會發現同一句話“流動性緊張,但公司資產仍大于負債”,為什么?中國房地產長期發展形成了這一局面。前融,開發貸,按揭,供應鏈融資,預售制,整個房地產開發鏈條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撬杠桿。掐死其中任意一環,企業的流動性都會舉步維艱。對暴雷的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還需要區分來看。
溫和的強硬派
昨天一份未經證實的座談會會議紀要直接在手機上流傳,主題無非是開發商訴苦,信托甩鍋給銀行,銀行表示要看監管的思路來辦事,引發了不少人和機構的浮想聯翩,甚至有研究機構機構在十一后開始表態,對于房地產的“緊信用”在慢慢向“寬信用”轉型,某券商首席經濟學家甚至“聲色俱厲”的對于房地產緊縮提出了抗議。
但事實上,明眼人都看得清楚,這一輪金融和地產的轉型或被打壓,本質上是國家對于經濟機構調整的必然選擇,在過去十年“非標+地產”的增長模式導致非金融部門負債(內債)越來越多的時候,經濟減速換擋就是我們必須要嘗試的路線,優質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融資,在最近三年已經被驗證是成功的,而我們更相信國家對于經濟轉型的百年大計的決心是不容動搖的。
站在這個角度看,任何一個行業的得失都不會是經濟轉型的阻力,在保民生的前提下,那些不符合未來發展的舊模式,都將被扔進歷史的長河中。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亦沒有必要選擇抱殘守缺,抱著過去的思維去思考新時代的問題,那一定是南轅北轍,做多錯多的,站在國家的角度,果斷選擇新動能,才能找到下一個十年的“房地產”。
靜媛
之前大家曾經戲稱互聯網的盡頭是金融、房地產的盡頭是金融,指的就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都要做一下金融理財業務,在好的年景,這是錦上添花,但是在周期性衰退的背景下,這就是雪上加霜了。
比如恒大危機最開始崩塌的地方就是恒大財富無法兌付,幾乎一模一樣,佳兆業如今也面臨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的問題。這不得不讓人擔心佳兆業的其他房地產項目,會不會演化為另一場流動性危機。
四驅羝
改革的春風從南方吹起,危機的風潮也同樣從南方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