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再發“限高令”: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建筑

柏文喜
摩天大樓是人類文明與科技進步的產物,也是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結果。工業革命和城市化推動了人類生產形態和居住形態的根本性變化,也促進了產業與人口的聚集,而產業集約化和生產效率的提升在催生了大量的交易活動與因之而生的金融服務業的同時,反過來也推動了人口的進一步集中,引發了世界級金融貿易中心城市的誕生以及服務于集中化的金融商貿活動的摩天大樓的出現。
因此,摩天大樓既是金融商貿活動繁榮的標志,也是追求更高交易效率的金融商貿活動與現代建筑工程技術進步的產物。摩天大樓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成為城市文明與經濟發展的標志,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從歐洲、北美到亞洲隨著各個經濟體的崛起而加速涌現并屢創新高。
但是摩天大樓與經濟繁榮、城市發展之間,畢竟還存在著因果關系,經濟繁榮與城市發展是因,摩天大樓的建造與不斷涌現是果。而并非因為有了摩天大樓,才帶來了經濟繁榮與城市發展,這就倒因為果了。不過,中東個別城市如迪拜,以巨額的石油收入建造密集的各種形態的摩天大樓,并以此來促進旅游與商貿業的發展,進而推動地區金融中心的形成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中國內地,市政建設與城市形象成為特有的政績觀之下最容易展示當地執政者業績的抓手,因此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快出形象就成為各地政府的必然追求,而摩天大樓就成為提升城市形象和盡快出形象這一政績沖動之下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如此一來,超出當地經濟發展需要而單純為了提升城市形象的摩天大樓就一時風行于中國內地城市,連一些三線城市也頻頻出現高度超過300米的摩天大樓,讓摩天大樓鼻祖的西方世界著實有些吃驚。而為了這些摩天大樓的落地建設,地方政府往往給出了眾多的優惠政策與支持條件,甚至有些摩天大樓本身就是地方政府的平臺公司所建造。
但是,對于建筑高度的過分追求與比拼,一方面使得具有較高建造與維護成本的摩天大樓往往超出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所需而陷入長期虧本的境地,另一方面高造價與較大的投資也往往造成了項目爛尾,比如已經陷入爛尾多年的著名的天津117大廈就是如此。另外,超出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需求的超高層建筑的在節能環保、使用便利性方面未必更有優勢,而內地普遍滯后的城市消防能力也使得消防安全成為摩天大樓發展的制約瓶頸之一。
因此,近日住建部和應急管理部再發《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俗稱“限高令”,要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顯得十分必要。只因目前在經濟發展模式和政績觀尚未實現轉型的情況下,各地建設超高層建筑的沖動還是比較強烈的,而地方政府往往也會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予超高層建筑項目以各種政策與資源支持,更何況還有被稱為基建狂魔的全世界最強大中國施工企業在建造能力方面的支持呢。
住建部和應急管理部頒布的“限高令”,是在我國特有的經濟環境與城市建設管理格局中不得不以行政規制的方式發出的行業禁令,一方面有利于具有較高摩天大樓建設沖動的地方政府重新廓清經濟發展與超高層建筑之間的因果關系,另一方面也是著眼于市場實際和使用環境、使用安全的必要之舉,對于潛在的投資方與業主而言也是減少和降低投機風險的必要措施。

胡喜
摩天樓一度是城市發展程度高,甚至是經濟繁榮的表征,中國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的摩天樓拔地而起,這本身就是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即便反對者也要承認超高層建筑的正面效應,但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對摩天樓的負面效應的關注,則直接會影響超高層建筑在中國的命運。
對超高層建筑的疑慮主要在于節能環保、安全和消防方面,這些的確是超高層建筑的軟肋,但這些風險,其實都可以通過科學設計,嚴密的科學的管理來加以糾正和防范。

周維亞
基建狂魔雖然振奮人心!但是理性思考后卻發現我們如今其實在重復歐美日韓澳國等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基建地產熱潮之路!從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來看,當初在19世紀時名震歐洲的很多基建建筑現在已經早就破敗不堪,英國為了維護修復這些曾經的榮光建筑也是花了不少的維修保養費,德國的不少有名的近現代建筑多建造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可是和英國一樣也同樣面領著維護老房子的煩惱,而德國首都柏林建造于西德時期的建筑不少都是50層以上的高樓,可是現在房子的裂紋以及設備老化等問題皆以非常明顯!作為歐洲后起之秀的德國曾經也是基建投資的熱衷者,而如今也是每年自掏腰包對老建筑進行定期維護!日本的房子有不少是上世紀后半段建筑,其中有的高樓大廈年份并不久遠很接近中國基建新房子年份,但是這些房子由于樓層很高,每年不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而且日本曾經也是以房市為其中一個賣點,因此很多高層建筑的維修維護也是非常頻繁,然而日本各名城里的老建筑由于較高樓維護費用很高,維修風險大,因此政府的招工投入進行修護都有一定程度的高風險,這一職業里的修護工人幾乎很少能招到。日本政府也是煩惱不已。美國的現代當代建筑相比前面幾位來說要好很多!但是也同樣面臨高樓大廈施工維修困難的局面,房子樓層越高維護難度就會越大,相應的維護費用就會越多,紐約和洛杉磯的不少老高樓早已維修了很多次,然而仍然有損壞裂紋出現,要知道紐約和洛杉磯的不少高樓大廈都是上世紀中后期蓋的,相比英國、德國、日本的房子保修難度要低很多,但是同樣出現了高樓損壞不容易修復的情況。在發達國家里西班牙的基建算是維護的最好的,可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對于高樓的熱衷度并不是很高,底層民宅和樓層不高較于修復的占多數,這也是西班牙為何一直被稱為基建護理大師的主要原因。
上面舉例的這些發達國家其中也不乏為了大國的榮光吸引經濟增值曾經開創了基建高樓融資的局面,但是這些高樓造了以后,其維護的成本卻隨著年代的越來越長而不斷的增加維修成本!也正因為此歐美現在的不少城市對于高樓的建造都有嚴格的要求,維護更是有很明顯的說明和要求!
說了這些再回到我國這里,這幾年我國在基建方面帶動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一點每個國人甚至不少國際專家都看在眼里!可是與此同時高樓基建的定點維護卻成了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政府擔心的不是十層以下樓房的維修,因為對于政府來說樓層越少維護越輕松,不過如果樓層早已超過二十層以上其維護成本和保護難度都會陡然增高,特別是一些居民樓和高強度工作的寫字樓,這些樓層有的早已突破500米以上,樓層也高的出奇!其中安全設施的布局也是成本明顯增加,有的保護不到的地方自然隱患明顯增加……如果少數奇高樓倒是還能管的過來,可問題是基建經濟帶來的高樓高民宅卻如同雨后春筍般建造出來,這方面的隱患自然又是成倍的增長。對于不少房地產公司建造的高民宅,政府是不會介入真正長期維護的,對于這些高民宅一旦房子老化后,業主也請不到人過來維護那煩惱還會更多。所以政府出臺的基建新規,我認為是非常客觀合理的規定。畢竟我國如今已經過了基建市場的火熱紅利期,對于房市及寫字高樓的新規出臺也更好的說明了,未來健康安全理性規劃越來越成為了最主旨的發展方向。仔細分析了這些問題以后也就不難看出政府為何要出臺這方面的新規了。

十斗
八角世界旅游度假區規劃用地0.7平方公里,文化發展營造地產新機遇!
度假區選址擬定:蘇州昆山開發區,長興島,崇明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