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推出共享充電寶,否認商家排名與充電寶使用次數掛鉤
美團稱,充電寶覆蓋商場、機場、火車站、報刊亭等公共出行及服務場所,餐廳只是場景之一,在內部組織架構中,美團充電寶隸屬于LBS平臺,和到店餐飲、外賣配送都是相互獨立的部門。 | 相關閱讀(澎湃新聞)
一只餃子OAQ
“寶寶還小,大家的期望太大”美團的公關團隊還挺會賣萌的,看來現在的商業文案也是很有講究了。
不過身為美團集團的新部門,完全“自力更生,絕不啃老”可能還是不太現實吧,多多少少外賣事業部、餐飲部也是會幫扶一下的,對于美團而言,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影響力來推廣自己的充電寶業務也是一門藝術。
商家排名直接和充電寶使用次數掛鉤的確不太可能,但是從其他地方入手也不是不可以,消費者應該也不會太反感,畢竟很多時候去飯店吃飯,的確是希望出現共享充電寶的。

萬物運轉的秘密
周末就經歷了一次“商場苦尋充電寶”,也由此切實體會到,共享充電寶的剩余市場空間真的很大。就個人經歷而言,即使是在疫情期,綜合性商場中餐飲門店的共享充電寶仍會供不應求:在遭遇了三臺機器全部借空后,我終于在第四臺共享充電寶機器上成功借到了該機器的最后一個移動電源。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用戶量達到1.5億人,2020年將突破3.05億人數。
目前,移動充電寶市場覆蓋率為31%,還有70%的市場有待鋪設。其實,對用戶來說,充電寶使用目的單一,并非像網約車這種會涉及到有關服務的業務,所以掃哪家的碼,借哪家的電源其實無差。如何能在用戶心目中更有辨識度、更獲客,個人覺得美團確實更有資本也更有這方面的施展條件,想要出圈并非難事——移動充電寶現大多設置在餐飲門店,而餐飲業恰是美團的主場。

叁浪
三年前,王思聰在朋友圈表示,“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彪m然頭部企業2019年開始盈利,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單一盈利模式仍然導致大多數玩家在生存線邊緣掙扎。而且由于疫情導致商圈、酒店、影院等場所關閉,共享充電寶企業首當其沖,行業再次陷入困境。
美團在此時的大舉進攻對共享充電寶行業生態的沖擊可想而知,對現有玩家來說不僅是壓力陡增,甚至隨時可能出局,一場洗牌難以避免了。不管美團有沒有讓餐廳排名和充電寶使用次數掛鉤,都改變不了“攪局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