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菜比肉貴”反常現象
柏文喜
糧食、蔬菜、生鮮類日常消費品的價格,主要是由生產方式、流通方式及消費習慣所決定的,所以在很多國家菜比肉貴是一種并不罕見的常態,這主要是由細分領域內的產業化和集約化程度所決定的。在消費量大而產業化與集約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細分領域如糧食、肉蛋奶行業,其生產成本與流通成本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這也就決定了此類產品相對較低的零售價格。而消費量相對較小、產業化與集約化相對較低的蔬菜領域,生產與流通成本就相對較高,再加上這類產品的貨架期短、損耗率高,反過來就更推高了終端零售價格。這一產業格局和價格結構也是和中國內地人的傳統認知往往是不一樣的,導致中國內地人往往難以理解為什么國外菜比肉貴,而且為什么國外的糧食與肉蛋奶等畜牧產品價格要比國內相對低得多。
不過此次中國內地尤其是中國北方地區出現的菜比肉貴的現象,并非是因為生產與流通組織化程度差異所造成的行業常態,而是由中國產業發展階段與中國市場特色所造成的短期現象。目前中國的生產形態與消費形態仍然是蔬菜和糧食相對便宜,而肉類是比較貴的。造成此輪中國內地菜價高漲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蔬菜主產區遭受雨澇災害引發的秋菜大量減產而帶來的蔬菜供應緊張所致,因此目前的菜價高企是蔬菜供求關系失衡下的短期現象。
“目前的菜比肉貴”既然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造成的短期現象,而非產銷與消費模式變動引發的格局性質變,那么問題的解決自然就還需要依托市場,通過價格工具在不同的產地與品種之間的調配來加以實現。就內地菜價短期暴漲對下游餐飲業的影響而言,確實會對餐飲業產生直接影響并推高餐飲業成本,但餐飲業的成本構成中蔬菜并非大頭,所以影響還是相對有限的。另外,近期由于豬肉價格大幅下跌,對于CPI 的影響也是相對有限的。但是同樣也不能因為菜價上漲對CPI影響有限就掉以輕心,因為目前PPI上升幅度較大且流動性有松動之勢,CPI還是面臨著較大的上升壓力,蔬菜價格的盡快回落就成了中國內地第四季度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之一。
為了推動蔬菜價格盡快回歸正常,在目前天氣影響和運輸成本增高的情況下,一方面要在政策層面加大對蔬菜運銷的支持力度,比如免費免檢的快速通行和燃油補貼等,另一方面還希望政府不要直接干預蔬菜價格,要讓價格充分發揮產銷區域和品種之間的調配與替補作用,以實現蔬菜市場的充分保供。
總之,“菜比肉貴”是中國內地,尤其是北方市場因為突發災害造成的短期現象,而且就目前的產業格局與消費習慣來看中國內地也很難快速過渡到“菜比肉貴”的狀態。相信只要充分發揮價格與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蔬菜價格很快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格局,而中國內地“菜比肉貴”的狀態也就很快能夠得以反轉和恢復到過往的狀態。
董元元
一般來講,秋冬季到春節期間,菜價上漲是一個周期性事件,往年這個時期菜價也并不便宜。之前的什么“蒜你狠”不就是大蒜價格暴漲之后大家的調侃么。
不過,今年看著比較特殊,是因為正好遇上了豬肉周期中豬肉價格的低谷,才會出現菜比肉貴的情況。要我說,每年秋冬季菜價都會上漲,如今菜比肉貴可能也是正常現象,總比菜貴肉更貴要強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