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十問中國經濟
王衍行
這是很好的一篇文章,作者們下了不少功夫,有的主要觀點原汁原味地引用了相關部門的內容,有的論斷甚至堪稱近期中國經濟的宣言書。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在于,對存在問題的分析客觀深入,沒有遮遮掩掩,也沒有用官話一帶而過。
在現階段,企業發展的信心源自對客觀環境的準確分析及前瞻性預判,信心彌足珍貴,正如文中所言:“壓力面前,信心比黃金更珍貴。”但是,信心必須對準壓力,并有的放矢,而憑空產生的信心毫無用處可言。
那么,從本文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呢?
其一、未來的風險挑戰可能有增無減。文中指出:“經濟增速回落、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國多地限電……全球疫情走勢和經濟走勢趨于復雜,一些新情況和老問題交織疊加,風險挑戰依然不減。”我認為,這個判斷十分重要,可以提前做足、做好應對不利的準備,避免毫無章法地處理突如其來的事件,譬如,個別地區在沒用預警、沒有告知的情況之下,突然限電,從而震驚了中國甚至世界。毋庸諱言,當前,多數企業仍然搞不清影響自己的新情況和老問題究竟是什么,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其二、經濟復蘇之路遭遇困難。文中指出:“下半年以來,國內疫情局部多點散發,河南、山西先后遭受暴雨洪災,加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多重因素,經濟復蘇之路遭遇困難。”我認為,這個判斷難能可貴,其可貴之處在于,讓我們能夠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地分析經濟復蘇之路遭遇的困難,而不是蜻蜓點水一般一帶而過,針對問題與困難,那種浮皮潦草的言論不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態度,也肯定于事無補。但是,目前,有的企業對困難的判斷仍然不足,如,掩耳盜鈴式的揭示客觀問題,異想天開式的克服困難,斷章取義式的歸納主要苦難等,這樣做的后果極其可怕。
其三、就業及“三駕馬車”的問題不容小覷。文中指出:“第四季度及明年初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四大宏觀經濟指標中,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CPI和PPI的“剪刀差”擴大;“三駕馬車”中,制約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因素仍然比較多……”應該說,這幾個問題都相當棘手,也可能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問題,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加以解決。
其四、外貿企業的困擾。文中指出:“訂單高漲的背后,運力不足、運費高漲,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有貨出不去,有單沒利潤,成為當下不少外貿企業心頭擔憂。”我認為,這些問題已經使不少外貿企業左右為難,我們必須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其五、金融風險的聚集及疊加。文中指出:“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隱患仍未消除,部分行業處于周期底部,個別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加大,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主要集中在幾個省份,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應對金融風險問題上,個別地方黨政、舉債企業、金融機構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滋生蔓延,只能讓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人盲人騎瞎馬。
總之,我們必須讓廣大民眾知曉中國經濟,尤其是知道困難及挑戰之所在,從而支持中國經濟,眾志成城、共度時艱,這方面,我們尚需大量的工作要做。
劉春生
比起前三季度總體增長9.8%,我個人更關心的是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并且兩年平均增長4.9%。
三季度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比較大的困難,疫情此起彼伏,洪水肆虐,大宗商品大幅漲價,能源短缺造成拉閘限電,政府對地產、在線教育的嚴監管,這些問題在第四季度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挑戰。
亮點也有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增長,外貿再創新高。
四季度需要出臺更多穩增長的政策,貨幣也應該有更大程度的寬松,支持小微企業和居民消費是重點,疫情防控要成為重中之重,畢竟,冬奧會即將召開,不能再出現大的疫情了。
蘭香
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有多權威?在中國這一問題無需多問,因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毫無疑問,新華社此時發布這一重磅文章,是為了傳遞信心、形成共識。從朋友圈刷屏的情況來看,這一目的應該說大體達成。
總結來說,觀察經濟形勢,既要看短期,更要看長遠、看大局,方能撥云見日辨明大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也必將會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越是在經濟發展承壓的時候,越是看清問題背后的本質,就越能凸顯高質量發展的定力和決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持久戰。把握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抓住這條主線,堅定地干、大膽地干、扎實地干、精準地干、決不回頭地干,中國經濟必定會迎來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前景。
同時,疫情沖擊下,中國供應鏈表現出了強大韌性,但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未來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堵點,提升穩定性和競爭力,重要而緊迫。中國正在補鏈強鏈行動上不斷發力。
另外,實現共同富裕,在高質量發展中“做大蛋糕”是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就是要通過引導和規范,讓資本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是與社區商販爭奪最后一塊“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