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首次展示Taper路線圖,最快11月啟動
王衍行
美聯儲對通脹的多次預判過于樂觀,但事實勝于雄辯,美聯儲對通脹的樂觀預判顯然是在信口開河,抑或胡說八道。我認為,這次通脹幅度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居高不下之堅決、影響范圍之廣、醫治之艱難的負面疊加危害,是前所未有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對通脹的預期,并敦促政策制定者做好準,以便在通脹風險變得明顯時迅速采取行動。IMF美國時間昨天(周二)警告稱,持續的供應中斷可能使通脹預期失控,通脹預期有脫離目標的風險。美國9月份通脹率上升到5.4%。這是美聯儲2%平均目標的兩倍多。中國10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為10.7%,創統計局1996年開始公布該項數據以來的新高,可能與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業產品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應緊張及近期的拉閘限電有關。
通脹是可能破壞全球經濟和股市的頭號風險。美國高盛運營長John Waldron美國時間今天(周三)認為通脹是可能破壞全球經濟和股市的頭號風險。他說:“通脹是目前最大的單一風險,無論是從其可能對經濟復蘇構成的短期風險,還是從可能對新興市場的長期風險來看”。
美聯儲對通脹認識的新變化。與前幾次美聯儲會議的記錄不同的是,最新會議記錄對通脹的描述不再是,決策者“普遍”預期通脹壓力會隨著臨時性因素“消退”而緩解。相反,最新會議記錄顯示,美聯儲內部對通脹的擔憂加劇,“多數”決策者現在認為存在上行風險,“一些”決策者擔心通脹高企會影響通脹預期,或引起更廣泛的物價上漲。
通脹影響最大的國家。我認為,通脹影響最大的國家可能是,中國、越南和韓國等經濟體制造業規模較大的國家,理由是,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但成本轉移的空間很小。
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價格飆升對通脹的推波助瀾。本周,美國的石油價格達到七年來的最高點。隨著冬天臨近,歐洲人擔心氣溫下降時供暖成本會飆升。在其它國家地區,石油、煤炭等短缺的影響更大,導致一些地區停電、交通癱瘓、工廠關閉、食品供應受到威脅。
綜上,通脹猛于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也許,美聯儲揣著深謀遠慮裝糊涂,可能,整治通脹早已是美聯儲囊中之物,誠如是,美國的股市、房市等將迎來新的利好。但愿這是真的,由于,美國的利好并不是其它國家的利差。
布吉路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推行力度空前的寬松貨幣政策,全球利率水平降至歷史低位,美元流動性從嚴重短缺轉向極度充裕,金融資產價格也是屢創新高。
而隨著美國物價水平愈發高漲,各種消息也透露出美聯儲將進入縮減政策階段,而縮減購債/資產購買縮減,即taper,這個詞開始不斷出現在各大財經媒體上,也有專家和機構討論美聯儲何時減少資產購買以及何時推出,現在,終于盼到了時間表。
那到底,美聯儲的taper政策是什么呢?這個是相對QE來說的。QE是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央行直接在市場上買政府債券,每個月投放貨幣流動性,而Taper的意思就是,美聯儲準備踩剎車了,不會一下子停止寬松,會慢慢減少寬松力度,直至完全退出寬松政策,這個慢慢踩剎車的動作就叫做taper。說的再白話些,舉個例子,美聯儲原先大量印鈔投入市場,后期慢慢減少直至停止。
那么,可以預判到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購債的縮減意味著美聯儲緊縮的貨幣政策態度,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資產價格都將受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