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設立后首批精選層新股申購
溫和的強硬派
如果你身邊有券商的朋友,你一定會被鋪天蓋地關于北交所開戶的消息所覆蓋,這種炙熱的程度,絲毫不亞于當年新三板的熱度。事實上,正是有了新三板高開低走的不良先例,這次北交所的前期籌備才有了更多的克制和冷靜的安排。回想新三板留下的一地雞毛,給人最大的感覺是除了炒作的各種定增產品和“雙創”背景下誰都可以“上市”的瘋狂外,什么也沒有留下。
北交所的本意是形成小微企業→科創板→中小企業板→主板的聯動,他本身不過是一個制度建設,但如果在這個制度下沒有活躍的、優秀的種子企業,一切都是無源之水。從這個角度看,北交所只是一個開始,而真的把北交所做好,發揮他應有的定位,絕不止于北交所本身,如何培育創業的土壤、如何讓小微企業可以分享到經濟變革的紅利、如何讓創辦企業的人享受到更多優惠,才是這盤大棋背后真正的勝負手。而這些繁復的工作,則需要財政、稅務、工商等多部門聯合推動,才會有真正的成果。
回到北交所本身,與其為那個熱鬧的開始而歡呼雀躍,不如我們踏踏實實為北交所的基礎設施而做好冷靜的推動,一方面通過券商端拉入更多的參與機構和人群,而另一方面通過機構投資者(公募和私募基金)的參與積極發揮正確定價的作用,避免過度炒作同時讓優質的企業在前期脫穎而出,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這才是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有序市場,這也才是北交所的真正意義。
薛躍
北交所的成立對于金融板塊一向不如上海的背景來講,的確是個好事。如今北交所基本上市場參與規則都制定好了,剩下的一些市場規則可能會在運營中陸續顯現。不過,北交所從原來的新三板衍生而來,原來的新三板市場交易一直很不活躍,很多公司的交易記錄這么多年來一直為零。雖然現在北交所在國家政策層面有頗高的地位,但是市場投資者也很是擔心實際運營過程中其市場活力會不會被高估?這些都要在以后的運作中慢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