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漂移基金”遭抨擊,屬于違約行為
溫和的強硬派
大家都在抨擊基金管理人的風格漂移,卻沒有人關注投資者追漲殺跌的投資習慣,更忽視了許多基金代銷機構通過建議客戶頻繁交易獲取申購費的“惡行”,通過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代銷機構每年的認申購量都遠超保有量,說明這樣的行為在業內已然是默認的“公序良俗”了。借著市場行情的高漲,頻繁建議客戶買入賣出,這無論對于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在這樣的趨勢下,基金管理人必然面對著更為嚴格的業績考核壓力,投資短期化、基金經理生命周期短期化的現象也就是必然,副總經理、知名基金經理因為一年的業績不好就被架空,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我想說的是,我們思考問題必須看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批評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風格漂移而忽視對于正確投資理念的建立,這種批評本身毫無價值。
我以為當下基金投顧這件事情,可能是市場投資風格重建的開始,真正把投資者和資管機構的利益綁定,改變交易費用占收入為主的格局,促成AUM增量考核的關鍵變化,才是這個市場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關鍵。在基金管理人之上,架設一個投資者視角的專業機構,才能真正改變市場的風向,而在現在的監管體系下,我更呼吁一批非基金非券商背景的三方財富可以加入到基金投顧這個系統中,才能真正多元化這個市場參與主體,改善市場的投資風格,引導資本市場更加理性的發展。
雪清晨
先科普一下“風格漂移”這個詞,通常指的是基金從一種投資風格,變換到另外一種投資風格,比如從小盤成長“漂移”至大盤價值。在我看來,風格漂移是一把雙刃劍,選對賽道,無可厚非,選錯賽道則費力不討好。還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失信之嫌。
這次監管部門對部分風格發生偏離的基金產品進行重點關注,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度被熱議,基金適度的風格漂移是否違背契約精神呢?如果基金的業績尚可,這種爭論似乎可以暫時平息。但是如果漂移也未帶來實質性的業績改觀甚至下降,則難免會引發基民的非議。要知道基民買基金的重要判斷因素之一就是投資風格。
駕駛“基金”這輛賽車的基金經理通常都是有一個自己擅長的“賽道”,比如有些基金經理擅長科技領域,有的在醫藥,有的對小盤股票研究得更深入,還有的專注于投資大盤股票。當基金經理從自己熟悉和擅長的賽道,涉足新賽道時,就像一個擅長跑F1公路賽的車手去跑野外拉力賽一樣,很難獲得優秀的成績。
所以,為了避免遭來風格漂移非議,及時修改基金合同或者更名才是誠懇而值得鼓勵的行為。
知行致遠
為了利益,代銷渠道與基金管理都在為了自己機構的利益,而不按照市場規律運作,行業需要自律。
投資者要有獨立的思想與風險管控意識。
不再猶豫
建議取消基金凈值排名,并強制基金每年年終分紅一次,絕對沒人漂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