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歷史,“教培黃埔軍校”巨人教育宣布倒閉
李良東
雙減后的首個開學日,顯性的變化是放學時間晚了、作業少了,也不用趕著去校外培訓了。老師們、學生們、家長們都在努力進入新狀態,但適應應該需要時間。但對于校外機構及從業者來說,可能真的沒有時間了。政策剛剛公布時,培訓機構、投資機構、市場都是懵的。但政府意志堅決,很多新近幾年進入教培行業并有強資本推動的馬上用腳投票止損撤離,是第一批離場的。而一些長期從事學科培訓的機構選擇在普遍選擇轉型,比如相對容易規模化且不在管控范圍之內的編程、圍棋等等。當然轉型是否能成功是未知的,不好轉和轉了也看不到希望的,也只能選擇離場了。巨能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
機構大幅縮減業務或者關張,意味著很多員工的被待業。一些機構的老師們在離崗之前給家長們發告別信息,頗多酸楚,家長們也是一聲嘆息。再就業之路因人而異,人生波折從長期來看也是一種收獲,需要始終在被動與艱難之中保持正向思維,積極應對。此消彼長,在學校發揮主體作用的情況下,是否有可能形成校外機構老師擇優向公立體系個人轉化的可能,建議教育行政主導部門開方便之門,畢竟優秀的老師培養極為不易,流失了便是孩子們的損失。
關于教育的改革似乎才剛剛開始,嚴控校外、取消學區、教師強制流動、嚴控作業、嚴控電子產品使用、調整考試學科、調整考試要求……一大波措施劈頭蓋臉。國家良苦用心下猛藥治亂象,但是否也可以回想一下需要這般整治的亂象由何而來?政策落實力度大,但實施過程帶來的“連帶損失”是否值得更多關注、是否還有更多穩妥的方法,解決好機構離職人員的出路?教育改革應該是以讓所有學校都一樣,還是所有學校都是好學校為目標?教育發展,是否應該積極推動適應未來祖國建設需要的學科建設?也許向下拉齊的平均化措施,只是短期的不得不為。
Edison Wu
“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與時俱進的公司。“雙減政策”的實行,讓教培行業風光不再。時代已經改變了,你必須要改變,不改變肯定不行。企業如此,員工也是如此!
面對大規模的整體裁員,已經或即將失業的教培人在行業或崗位的重新選擇上進入到市場當中,和無數的人開始競爭,這樣的情況下,今后的生存該如何走下去?如何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更好的“轉型”和“進化”?以下幾種路徑供參考選擇:
1、轉向公辦學校就職。不過進入到學校里面去當老師,競爭是很激烈的,一個是學校名額有限,而應聘者人數卻暴漲,并且薪資可能達不到心中的要求,總是會有點落差,得有心理預期。
2、跳槽到企業從事培訓發展類崗位。有過教培行業工作經驗的人,在人才發展和培訓上有相關的勝任力,不過對象是從K12的學生變成了職場成年人的員工,在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精進。
3、改行從事同崗位工作。相比前兩點所提及的業務崗位的伙伴,更多從事中后臺職能、服務類崗位的伙伴“再就業”難度相對會小很多。市場、財務、人力資源、IT、客戶服務等崗位同樣適用于其他行業。365行,行行出狀元,無非這次的職業選擇,更傾向于選擇一些處在上升期的朝陽行業更佳。
失業不等同于你的人生就此結束,還是有很多機會,就看你今后是怎么把握了,你以為的終點,其實也可能是新的起點。擁抱變化,終身學習,應該成為VUCA時代每個職場人的準則和修煉,不管是教培行業,或是其他。
蘇牧野
“巨人”也倒下了,象征意義實在很豐富。
?
幾周前就傳出巨人停發千余名教職工工資、導致他們申請勞動仲裁的消息,當時董事會還表示在研究轉型。但既是“巨人”,掉頭亦難。公開資料顯示,巨人教育創始于1994年7月,是由一所培訓機構發展成的大型綜合教育集團機構,涉及的領域有教育培訓、全日制教育、出版、加盟等,覆蓋幼兒、青少年、成人教育領域,開設科目涉及英語、中小學、文體藝術、計算機、職業認證、家教等各個領域,科目多達100余種。
?
真是“當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
?
在最炎熱的這個夏季,教培行業迎來最凌冽的寒冬。根據《中國企業家》報道,中國校外培訓機構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這1000萬人原本躋身于一個規模高達萬億級別且潛力巨大的產業。奧緯咨詢(Oliver Wyman)去年表示,教培行業2019年行業規模為8000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1.4萬億元。
?
《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估計,在過去一個月里,約有20%到30%的教培從業人員被裁,接下來,行業整體裁員比例可能會達到50%。
?
如果500萬教培人失業,他們的共同富裕,又怎么考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