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游戲防沉迷通知,未成年人每周只許玩3小時
馬浩然
政策落地,是好事,投資人要客觀看待。騰訊的數據中,游戲客戶少年兒童只有2%不到。這部分砍掉,騰訊也不會傷筋動骨。引用一下段永平說的話:“我認為游戲公司給消費者提供好游戲和別的公司提供好產品沒有任何差別,不存在良知的問題。我們不認為有人沉醉于麻將是麻將的錯吧?我們也不會認為有人喝醉酒是酒的錯吧?我們也不認為有人在賭場傾家蕩產是賭場的錯吧?那為什么我們會認為有人沉迷游戲是游戲的錯呢?”其實一般而言,絕大部分游戲都是善的。如果不明白這句話,可以假設把所有游戲都關掉會怎么樣。那會增加很多社會不和諧因素的。
不再猶豫
個人覺得其實那種帶有運動功能的單機游戲蠻好的,適合小朋友跟大人一起玩,既提升了親子關系又鍛煉了身體。在新的形勢下,多年前風靡一時的Wii Sports大有可為,“卷土重來”未可知?
成寶拉
這則通告的發布初衷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就是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但具體落實方面還有很多沒有說清楚的地方,比如說,這一小時提供服務,具體是以怎樣的形式?又怎樣確定提供服務的對象不是“未成年人”?如果監控手段太過嚴格,有沒有隱私的問題?未成年人又能不能鉆到技術的空子?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就在于,其實前幾天國家對游戲的整頓就已經有風聲了,比如此前將游戲稱作精神鴉片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我們都理解這旨在更好的引導青少年的精神活動,防止游戲沉迷,但一方面游戲現在已經是一個產業,而且不乏優秀的作品,一刀切的打擊可能產生很多負面效應。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戲,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還是那句話,可能“疏”比“堵”更重要。比如可以嘗試在內容方面創新,而非簡單的禁止。
張晶
現在小孩可聰明了,用家長的身份證登陸就可以了,所以這種事情能防的到底是誰還說不準呢。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整改游戲行業,游戲的發布過審應該加強,只讓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戲過審,游戲過程中每隔五分鐘彈出一道知識類選擇題,答題看完解析才能接著玩,防止大人孩子成癮,還能學習知識。短期內玩家會有吐槽,但是反過來想,這樣做的好處是或者大家放棄游戲,或者接受游戲彈答題模式,玩的時候也在學習,肯定上不了癮,這個想法是不是很有意思?
caot
每周3小時 基本關閉未成年人的網游權,利空出盡后,希望游戲分級制度盡快出臺。
周姜燦
限制什么類型的網絡游戲想必大家都知道,從長遠看“國新署”出臺政策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發展是大有益處的,未成年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型,打消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沖擊,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而不是提高游戲里的裝備和游戲等級,網絡游戲只是娛樂的一種方式之一,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間也是國家這個“大家長”為了未成年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而做出的規矩,要守規矩的是這些游戲科技公司,隨后改變的是孩子們生活習慣和社交文化,讓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交談時少些關于網絡游戲的話題,更多的是發現自己身邊的美好和快樂!
閑野散人
鼓勵孩子們走出去,比如運動、學習興趣班之類,都比玩游戲好很多,也有利于個人未來工作、生活,出發點是好的,絕對是對下一代的關愛。
現在就看游戲公司怎么落實了
淺白色的蒲公英
Game industry,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