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利潤優(yōu)先投入該計劃
張國防
拼多多的百億農研專項和騰訊的500億們,直觀看起來邏輯有些不融通,不多的,放在數千年跨度的時間軸上,以及站在太空站或者月球的視角看地球,也就通了。
比較框架而言,相對于大西洋自由市場經濟的經濟賢能制,自秦漢以來東亞大陸一直是科舉制等為基礎的政治賢能制,中央政府作為無限擔當的大家長,發(fā)達、穩(wěn)固。
但很大程度上這不是人為意愿,說是氣候、地理、歐亞大陸架上的民族種類繁多是其原因,看起來不靠譜,但站在太空站,或者月球上回望地球的時候,會發(fā)現這也許才是根本原因之一(根本原因還有像約翰?洛克這樣的社會范疇論天才等)。
環(huán)境造就了存在和發(fā)展的邏輯,相比于北美新大陸的沒有內憂也無外患,東亞中央政府2000年來或者上溯更久遠年代,一直要面對外來畜牧文明(光合作用的有限性更養(yǎng)不起太多人)的游牧民族的騷擾搶奪打牙祭(他們是真的東西不夠吃)...... 每每這時,財政吃緊,包括但不限于農耕人口,尤其是商業(yè)階層,就成為了政府征收對象,商業(yè)活動,也就起底的總是為整個國家的名譽、穩(wěn)定、統一的目標而服務。
大統一國家的存在和延續(xù),在這種邏輯架構下,政府和政治無法不扮演主導作用。而如今,財政周期中財政來源支柱的轉換,人口自然和發(fā)展中形成新型結構,使得社會生態(tài)資產負債表入不敷出,FY2021Q1&Q2全國唯有上海財政是盈余大約900億,其他全虧;以及的這顯然不是定向發(fā)行貨幣直接發(fā)錢能解決;然后的,雖然大家不否認GTFY的理想主義但覺得當下提出節(jié)奏稍快為時有些早,但這其實不是效率和公平的新均衡,這應該只是表象,內在還是統一的大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體的邏輯應力需要......
加之當期國際關系新態(tài)勢。
自地理大發(fā)現以來,國際關系全球化了,比如不論主動進入現代化的,還是被動進入現代化的,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運,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一生都要面對的最大的約束條件;這也是那些個2000+年月中中原農耕與外圍畜牧文明碰撞的延續(xù)......
無論相較于全球態(tài)勢發(fā)展如何,以及如何認知,身處這方土地上的每個人、每個企業(yè),主動也罷被動也好,都要踏上這首大船的航向,騰訊的500億是,拼多多的百億農研專項以及更多的三次分配解決方案和產品形式亦是......
如此說來,順勢、明道、優(yōu)術,回到基本原理以及一定能夠回到基本原理的邏輯結構下,也就可以理解直觀看影響股東利益最大化成了利國利民之下的股東利益最大化......
===
楊波
1、拼多多財報發(fā)布之后,美股股價一天暴漲了22.25%,從財報內容來說,很多指標都沒有達到市場預期,只能說當下是情緒大于基本面的中概股市場環(huán)境,多頭被壓抑的太舊了,拼多多的股價又回到了2020年的戰(zhàn)斗機狀態(tài)。
2、從市值來看,在8月24日港股和美股的中概股雙雙大漲之后,拼多多和京東的“老二之爭”,就成為了下半年的一大看點,京東的港股和美股也一天大漲15%,雙方的市值差距也就不到100億美元,京東在第二季度的新增用戶上已經超過了拼多多,拼多多在利潤上則壓過京東一頭。
3、中國互聯網一直有“老二魔咒”,比如在拼多多崛起之前,阿里的市值一直是京東的5倍以上,頭部效應凸顯,而在拼多多崛起之后,老大和老二的市值差距縮小到3倍左右,拼多多2000多億美元,阿里6000多億美元,現在的市值差距在4倍左右,這基本上也是市場占有率的差距,但是隨著這波強勢反壟斷,這種差距會不會縮小到2倍甚至更低,逐步打破“老二魔咒”,那就很有意思了。
4、從單季新增用戶來看,京東是3200萬,拼多多是2610萬,阿里是1700萬,阿里的單季增速已經落到第三了;從總用戶來說,拼多多是8.499億,阿里是8.28億,京東是5.32億,拼多多壓過阿里一頭,京東第三;從海外用戶來說,阿里2.65億遙遙領先,京東和拼多多在海外還幾乎為零。從用戶格局來說,阿里和拼多多在國內下沉市場是旗鼓相當,京東還是追趕者,不過京東的重資產模式,在用戶對于拼購模式審美疲勞之后,未必沒有機會后起直追。
5、假如看未來5年的電商模式,阿里肯定還是第一,京東依靠重資產模式守住第二問題不大,拼多多的掉隊可能性最大,不要忘了,除了淘特之外,美團的社區(qū)團購、抖音的直播電商,對于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威脅很大,個人甚至認為,2020年將是拼多多最好的一年,黃崢選擇急流勇退,不是沒有道理的。
6、在監(jiān)管政策的目標導向已經非常清晰的情況下,無論是阿里投資硬科技,京東做供應鏈基礎設施,還是拼多多的百億元投資農產品,其實都是為了表態(tài),但是知行合一比表態(tài)更重要,舉個例子,拼多多在東京奧運上的“洗腦”廣告,至少對于城市的中產階級而言,其實就是拒之門外的,也在側面體現了公司的審美和文化,管中窺豹的話,投多少錢不是問題,問題在于營銷導向的企業(yè)文化,恐怕已經不合時宜,而拼多多能夠崛起,就是靠這種營銷文化,這是拼多多最大的潛在危機。
7、回到電商“三國殺”的競爭格局,阿里是曹魏,雖然現在看上去很弱勢,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基本盤仍在;京東是東吳,重資產模式就是最好的護城河,其B2C模式也是一道長江天險;拼多多就是蜀國,拼購模式就像諸葛亮一樣的存在,可以在很快時間跟阿里直接對抗,但在體量和技術實力上,跟阿里還是有很大差距,想要彌補這種差距,就必須在拼購模式之外找到新的諸葛亮大招。
Zey
實際上,拼多多搭臺的“農業(yè)+科技”研究,已實行了至少兩三年。將先進的農研科技成果注入到田間地頭,不論對于科研人員技術的實際應用,還是對于最基層的農民錢袋子來說,都是多贏的事。但是作為一家市場化公司來說,將全部利潤投入一個非公司核心業(yè)務的領域,應該得到股東大會的批準。否則,這種公益扶持是建立在對另一部分人利益的損傷之上。
轉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的觀點:如果不是驚人的恐慌,互聯網巨頭不至于紛紛如此“政治正確”的操作。企業(yè)如果不是以股東利益優(yōu)先,或者說股東利益可以隨時被犧牲,就如2020年茅臺捐款8個多億,不需要股東同意一樣。從如何追求最快的增長,到現在如何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擺在了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頭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