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手機要用三年拿下全球第一
楊波
1、雷軍自身所帶的“貴人相助”屬性,恐怕也是中國創業者中的第一人,從上世紀90年代武大畢業后創業時代到北京遇到求伯君,很快成為金山北京的負責人,到小米股價跌破9港元,內外壓力極大,然后就是特朗普對華為的制裁,小米絕處逢生,在勤奮、洞察力、人脈之外,這種運氣加持的能力,可以說無出其右。
2、在人人爭相造車的2021年,雷軍提出全球第一的口號,說實話,其震撼力遠小于幾年前跟董明珠的賭局,因為華為的經驗已經闡述了一切:宇宙第一又如何,命脈都寄托于高通、康寧、索尼、三星這些公司的身上,高通的處理器,康寧的大猩猩玻璃,索尼的COMS攝像頭,三星的儲存器,這些核心配件廠商的全球第一,才有意義,就像現在的電動汽車時代的寧德時代。
3、之前談了很多小米高端化的迷局,其實小米的模式,本身就是3C產品的華強北模式加強版,還是依托于人口紅利和供應鏈紅利下的世界工廠,并沒有什么質的飛躍,距離上面提到的這些世界第一配件廠商,技術含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這不是雷軍的問題,這是雷軍他們這一代創業者的最佳選擇,只是放到未來十年的視野下,國產替代下的核心裝備、核心材料、核心工藝,才是真正的突破口,而小米在這些方面又做了多少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跳出市場競爭的短期思維,看大環境下的變化,或許是今天的小米管理層應該認真思索的事情。
4、未來十年的小米,除了“性價比”這個標簽,還有什么?在當下的經濟形勢下,性價比當然是最佳的武器,這毋庸置疑,但是對于真正的鐵桿米粉,對于那些家里全套產品都是小米的用戶,除了汽車之外,小米還能提供什么?
5、過去十年,小米在各種因素的加持下,從小米1做到了小米11,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品牌做到了全球前三,雷軍也身兼創業者、職業經理人、投資人三重身份,登上中國企業家的人生頂峰,除了運氣使然之外,性格上的優勢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
6、看到過一個段子: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機剛推出,雷軍就去找中國聯通合作,當時和聯通商談合作的還有魅族手機黃章,最終聯通高層選擇了小米,而黃章被拒絕了。這次與聯通的合作,對小米創業初期的融資極為重要。“黃章脾性傲慢,雷軍名氣更大卻待人平和”,就這個原因,讓聯通當時的負責人在即將調任前夕,毅然選擇了小米。
7、或許,這是你在雷軍的演講會上,聽不到的故事,成功的背后,除了那些耀眼的光環和風口,很多時候,一個選擇,一次見面,甚至于一頓飯,就決定了未來的結局。
Zey
雷軍可能是目前最“出圈”的中國企業家,他的個人年度演講,直播量觀看量高,媒體覆蓋量廣,加上這個三年全球第一、十足帶話題的豪言,被刷屏了。
同樣的愿,雷軍七年前發過。2014 年在烏鎮召開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喝小米粥創業方才三年的雷軍曾當眾表達小米的夢想:“五到十年,小米要做到全球第一。”在場的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布魯斯·塞維爾說:“It's easy to say, it'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o。”臺下笑成一片。
在小米創業的第十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超過蘋果,來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即便如此,還是要勸小米一句:該冷靜。
首先,光看出貨量顯然不夠,雙品牌戰略下的小米,主要依靠主打性價比的Redmi紅米品牌扛起出貨量,在更中高端的市場,小米要如何縮小與三星和蘋果的差距?
另外,能不能到全球第一,不是小米說了算,也不完全是市場說了算,而是美國,而是高通, 別忘了華為手機是如何跌落,別忘了還有芯片“卡脖子”。高處不勝寒,尚不及沖頂,就可能斷供。
已注銷用戶
雷軍為自己和小米公司建了個臺階,假如三年后小米沒有拿下全球第一,面臨的將是無數的媒體與啪啪打臉的巴掌,如果三年后小米不但沒有拿下第一,反而不如當初,那臺階就是懸崖絕壁。
雷軍敢夸下超越常年霸榜的三星的海口,就說明了小米底氣十足,同時為小米增加了知明度。從三星而言,它們在手機圈摸抓滾打數十載,幾乎在大多方面都遠勝于小米,小米的“雙品牌戰略"無疑是正確的,小米不僅要超越三星,如果能做到像三星一樣穩定,那小米就好了最成功的,只要方向正確,照這么發展下去,小米必超三星,要想長期坐穩這個位置,才是真正成功。
jn雪豹
如果你不這樣說小米就不發展了?當一個企業把某個范圍的第一作為目標的時候,危險種子就開始萌發了
??Alex.zhao
吹牛逼可以讓資本和員工瘋狂,如果不是華為被打壓,哪有小米的事,小米沒有核心技術才躲過美國的針對性,也就是說,小米賣的越好,美國賺的錢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