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升級,武漢將施行“憑票買房”

柏文喜
武漢“憑票買房”的相關設想目前尚處于征求意見階段,這是為加強樓市管控、立足于購房者資格準入提出的擬意中的制度設計。中國告別票證時代已近三十年了,而武漢“房票”的推出觸碰和勾起了了人們對計劃經濟年代供給不足、處處票證的時代記憶,加之目前房地產行業內國央企勢頭強勁而民企整體式微,因此在房地產這個誕生于市場化解決國民住房保障需要和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內引起高度關注就在所難免。同樣,房地產作為公眾關注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尚在醞釀之中的武漢房票和“房票”事件大概率會被推上“熱搜”。
房票本身是立足于以準入管制來壓縮需求,進而改變樓市供求關系以防止樓市過熱的制度設計。但是樓市調控邏輯上需要從供求兩端著手,在以數量工具與價格工具限制與壓抑需求的同時,還要通過增加市場供給來平衡供求關系。但目前以土地財政為核心的政策層,為了維護土地財政和穩定地價,甚至為了持續推高地價而一方面大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另一方面控制土地入市規模來保地價與土地出讓金收入,不是從擴大供給端入手,而是采取控制需求端準入的數量工具如房票、控制需求端的價格工具如按揭成數與利率等政策措施,只能是揚湯止沸,甚至越調越漲。
因此,真正要平抑樓市供求關系的話,則要盡量減少和消除供求兩端的各類管制措施,以價格機制引導資源和要素配置并重構供求關系,更不能恢復計劃經濟時代的票證。計劃經濟是短缺經濟,票證管制只會造成市場扭曲與失衡,也會成為權力尋租和腐敗的溫床,這是最普通的經濟學常識與市場邏輯。

Zey
以下是中國指數研究院對武漢施行“憑票買房”的最新評論(已獲轉載授權):
7月28日武漢房管局發布“關于征求《市住房保障房管局關于加強購房資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主要內容:買房人申請購房資格,審核通過后,取得“房票”,且有效期為60天,逾期失效。在有效期內,同一時間只能參與一個樓盤的認購,鎖定資格,認購項目開盤后,才能選擇其他樓盤。
這個措施可以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同一個家庭多處認籌,容易造成數據失真,形成供需失衡假象,影響大家對市場的真實認知,給企業銷售帶來誤判,干擾市場的正常發展秩序。房票及鎖定資格的政策補丁,可以有效減少這一現象。
其次,房票政策的出臺,疊加預售管理、集中開盤等手段,可以規范銷售秩序,避免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饑餓”營銷,人為制造緊張氛圍,哄抬房價,誤導買房人,影響樓市的穩定發展和預期。
? ? ? ? ? ? ? ? ? ? ? ? ? ??
實際上,這也來自于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前期集中開盤政策的經驗,今年上半年,按照因區施策原則,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兩次采取集中開盤措施,并且要求買房人同期只能認購一個項目,從最終效果來看,有關部門總結認為:規范購房登記行為,合理引導購房需求,相關項目意向登記規模均回落至合理區間,“擠水分、降虛火”,讓真實有效的購房需求得到有效釋放,讓市場熱度得到有效降溫。” 當時已經提出,“一張“房票”只能在一個項目登記”等有效措施,將會在全市逐步鋪開。
綜合來看,武漢第一時間響應八部委最新通知要求,全面落實房票新政,有利于抑制投資投機,保障自住家庭、剛需買房人的利益,提高購房中簽率,全面踐行房住不炒的調控精神。

Mr麥克阿色
看到一種說法,武漢的這種憑票買房類似于成都買房的預審碼,拉長你能排隊搖號的時間,同時對你資格進行審查,而不是什么飯票、米票,更不會有人倒賣這種本質上一人一碼的“房票”。就武漢這種房價略脫鉤于經濟發展的城市來說,加大限購力度,抑制全國其他城市普遍出現的房價攀升的現象,無疑有益于鼓勵資金更多進入實業,對普通老百姓產生利好。
也有觀點認為,利好剛需新房,二手房出手難度加大。通常來說,二手房的購買程序更繁瑣,貸款難度提高了很多,首付付清難度也很高。這一政策如果落實,或將引導武漢新房市場有序發展。

劉水生
首先,我國房地產行業,是最典型的政治經濟學,光土地財政與中央要求穩房價這兩個關鍵點,就足以讓房價博弈變得普通人理解不了。
省會城市的房地產,多大程度上承載著全省階層躍升、類金融產品、拆二代、權力尋租等價物等豐富的外延屬性?
房票制度副作用明顯,已經無需論證。其中一條[幾乎鎖死了武漢二手房價格、避免傾軋式降價],我已經分不清是正作用、還是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