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某300億美元中國基金突遭贖回,瑞銀資管回應
不再猶豫
A股歷來有風格快速輪動的“優良傳統”,基金經理們也經受著極大的考驗,從云端跌落谷底的案例并不少見。從今年上半年的基金業績排行榜來看,排名前列的基金大多數都是我們不熟悉的,相反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基金經理表現都比較平淡,甚至出現一定的虧損,這次被推到風口浪尖的瑞銀中國基金明顯也屬于后一波。
?
“資產管理規模的變化也部分反映出了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市場走勢”,瑞銀對傳聞的回應可謂滴水不漏。外資機構的投資風格一直是偏愛白馬股,但上半年部分白馬股的走勢確實一言難盡,很多因素也并非投資機構自身能控制或者預測,最終這些都反映在了資產管理規模的變化上。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大額贖回,基金持倉尤其是重倉股市值的下跌也足以令基金規模出現明顯縮水,外界如果僅僅因規模變化就推測基金大額贖回,明顯是過于武斷了。
?
做時間的朋友已成陳詞濫調,只是知易行難。對于基金投資者來說,今年也是頗為煎熬的一年。哪怕是那些績優基金,很多人可能也正好買在了年初的高位,甚至到現在還未解套,這種煎熬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投資者過度關注短期表現,并用短期的相對業績排名來評價基金經理,這會扭曲自身的投資邏輯,追漲殺跌也就變得不可避免。要知道正是因為重倉股此前漲幅過大所以部分基金業績突出,而投資者買入這些前期業績驚艷的基金之后,遇到歇一歇的行情也完全正常。此時最好是耐心持有并觀察,不必因暫時困難就否定基金經理或著急賣出。
東木
前兩天我在《紅周刊》對話瑞銀亞太投資總監的那篇文章的就有對瑞銀的評論,如果我的Plus粉絲有看到,那一定明白我下面所說。
?
我之前說過,海外資本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青睞體現了國內新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早年就進入中國的瑞銀,還是私募像華平投資集團等,已經將其增長鎖定在對中國公司的投資上。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這300億贖回是瑞銀的操作,原因也可能就如文中所說,是迫于短期業績壓力進行的短線操作。從長期看還是會深耕中國核心資產的。所以《紅周刊》的訪談內容,在現在看來也算是瑞銀對中國市場“表忠心”的體現吧。
?
而且,我也看到有人發朋友圈截圖:瑞銀中國股票主管施斌周四也在朋友圈公開澄清,稱“很多市場傳言完全脫離事實,相信能和團隊一起把壓力變成動力”。所以,有人傳小道消息,就有人辟謠,究竟結果如何,還要看后續瑞銀的操作和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