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15.6億只口罩流入海洋
Chloe Zhao
一次性口罩由多種熔噴塑料制成,并且由于成分以及污染和感染的風險而難以回收。當這些口罩被隨意丟棄或不當丟棄,當廢物管理系統不完善或不存在,或當這些系統因廢物量增加而不堪重負時,這些口罩就進入了我們的海洋。
大部分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分解為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顆粒,深度融進海洋的每一寸“肌膚”,最深可侵入萬米海底。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但如今卻正在變成“垃圾場”。
各國政府或可就口罩造成的海洋污染現象加強合作,積極進行環保宣傳;出臺相應立法,優化垃圾回收處理措施及管控渠道(如引用機器人、大數據處理等智能技術,設立廢棄口罩回收點等);人類與口罩相伴或許還會有很長的時間,也可研發環境友好型材質的口罩,并進行廣泛應用。
在疫情仍在發展、口罩大量生產的當下,如不盡快采取措施,造成的污染、對后世的生態威脅,甚至病毒傳播,只會越來越嚴重。人類依附于自然,卻又在發展中逐漸狂妄,但所有對于自然的傷害,也許早晚有一天,會反噬到我們自己的身上……
?
南橋北橋不是橋
疫情當下,更需要關注長遠問題。
大規模的疫情,給我們的文明帶來了重創,大量的資源被投入以支援抗疫。其中醫療資源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而醫療物資,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垃圾,不只是其可能傳播的疾病,醫療器械的材質本身多使用聚酯材料制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塑料。雖然制作成本低廉,但是難以分解,重新進入正常的生態物質循環。
在你想象中垃圾會慢慢腐爛變成塵土,其實不然。以塑料來說,他們不會正常分解,而是會逐漸破碎成小塊,最后成為極小的顆粒。這種顆粒隨著自然物質循環不斷擴散,存在于河水、海水里,然后被動物食下,最終會進入人體。而這種物質,難以代謝,除了會造成大規模的生態災難外這樣間接的影響外,對我們人體的健康也有直接的影響。
在很多疫情穩定的國家,其實已經出現了口罩這類的醫療資源過剩的情況,如何權衡資源分配,在生產醫療物資的同時做好配套的回收措施,是對我們抗疫工作的巨大挑戰,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疫情可能就要過去,但是,做不好環保措施,可能我們的后代能喝上一杯沒有塑料的水都是問題。
午Yuling
在原材料中改進應該才能治根。同時環保宣傳要加大力度
Wendy H
垃圾處理出了問題,具體是什么關環節出的問題?消費者這一環在其中的角色和影響力是什么呢?應該沒有誰能直接把口罩扔到海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