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下的國際資管發展新契機
2018年,中國央行聯合三大部門頒布的“資管新規”包括了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打破剛性兌付,控制資管產品的杠桿水平,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限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等監管細則。新規一方面協助控制金融體系風險,將引導資產管理業回歸本源,同時也將深化和重塑未來行業的競爭格局,馬太效應將越來越顯著。對于規模大、資金實力強、業務布局全球化的資管公司,在規范的環境下,通過專注大力發展主動管理類產品,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加強全球資產配置產品提供能力,更好地服務中國和國際投資者,將在風口中收獲資管國際化發展的寶貴機會。
當下,中國資本市場流動性褪去,資管新規的降杠桿是激化和直接帶動資管國際化的契機。而資管國際化發展的機會源于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基礎變化,特別是中國財富的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隨著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人民幣國際化使得中國資產管理市場與發達的國外資本市場接軌,這不僅有助于中國資產管理市場需求的提升,也給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提供了新的業務可能。而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中產階級的崛起所積累的龐大社會財富,人們對海內外資產配置的意識和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給資產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據戰略咨詢公司Casey Quirk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將擴大六倍,達到17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和海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正在成為常態。2018年6月起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外來資金引來增量渠道。盡管A股目前處于底部區域,但外資交易量的占比在持續增加,占比已達6%~7%。另一方面,內地和香港的互聯互通在不斷深化和拓廣。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將由130億元調整為520億元;港股通每日額度將由105億元調整為420億元。開放境內投資者投資和交易在香港債券市場發行流通的債券的時間窗口臨近。而繼“滬港深通”及“債券通”之后,“ETF通”將是另一個“互聯互通”的大熱之選。
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基金,希望在海外成熟市場尋求穩定收益(Beta)和在其他新興地區追求超額收益(Alpha)的機會。在資本紛紛出海尋求國際化配置的大環境下,布局針對海外市場的基金已經成為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新趨勢。資管新規落地后,內地市場監管持續趨緊,象征與國際海外標準接軌。中國對外開放加速,提升資管行業國際競爭力,吸引并管理境外資金,同時積極走出海外,開拓境外市場,從而打造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資產管理行業。
時至今日,盧森堡的歐盟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繼今年中國A股加入MSCI后,預計更多的中國資產管理公司將把著重中國市場的股票基金引入歐洲,中國概念的ETF,定制化投資產品將會得到更多海外市場的青睞。我們也預計會有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特別是主權基金、養老基金、私人銀行等,將會通過多種互聯互通的渠道,投資和參與到中國的未來發展中。
今年9月底,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宣布,將把中國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的次級新興市場指數。這是繼MSCI之后,第二家將中國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公司。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時刻,也體現出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良好預期。隨著國際和國內市場雙向互通加強,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并日漸成熟,未來十年、二十年將迎來資管國際化的黃金機遇。(財富中文網)
作者簡介:孫晨是嘉實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