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危機會殃及綠色行業嗎?
? ??作者:Todd Woody
??? 如果連那些很大程度上依賴硅谷風險資本的美國西岸綠色科技初創公司都感受到了華爾街危機的話,那么能在此次信貸危機中獨善其身的企業就真的寥寥無幾了。
?? ?但是面對華爾街的窘境,那些利用美國東岸資金的可再生能源企業卻依然茁壯成長。以加州圣莫尼卡(Santa Monica)的太陽能發電企業SolarReserve為例。上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請破產的第二天,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卻宣布獲得了又一輪1.4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者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
? ??雷曼兄弟確實持有加州卡賓特里亞的風輪機制造商Clipper Windpower和內華達州里諾的地熱發電公司Ormat Technologies的少量股份。“雷曼兄弟的退出不是好消息,但也并不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倫敦調查公司New Energy Finance北美區研究主管伊森·欽德勒(Ethan Zindler)說。雖然雷曼兄弟同時還持有太陽能電池公司SunPower和Evergreen Solar的股份——若不贖回,每股盈利有被稀釋的可能——但雷曼兄弟在太陽能產業的投資并不多。
?? ?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情況則不同。這兩大金融機構皆大力投資于太陽能和風能產業,并于本周被迫重組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以避免與其他機構聯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發言人向《財富》雜志表示,朝傳統商業銀行方向轉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不會影響其綠色投資策略。
?? ?但此輪金融危機即使不會給綠色科技初創企業帶來多少即時的連帶損害,但就長期而言,還是會有影響。太陽能工廠、風能設備和其他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都要依靠銀行數以億計的資金支持。
??? 伊森·欽德勒認為:“借貸的成本越來越高。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大型太陽能、風能項目被取消了。經濟基礎較好的大型開發商還能應付自如,相比之下,小型開發商則有可能會遇到麻煩。”
???太陽能發電企業eSolar公司董事長比爾·格魯斯(Bill Gross)說:“我認為要想取得項目融資,你就得讓人們相信項目能夠帶來更高的回報。”
? ??但是加州帕薩迪納市孵化器公司Idealab的創始人比爾·格魯斯則辯稱,在電力需求不斷上升和化石燃料價格節節上揚的背景下,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將成為投資焦點,更何況公用事業公司簽署供電合同通常一簽就是二十年。受到谷歌( Google)和其他投資者資金支持的eSolar公司與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 簽訂了245兆瓦的綠色電力長期供電合約。他還透露,eSolar還有其他一系列的項目,對投資者,特別是海外投資者,很有吸引力。
???“如果你的項目能跟化石燃料在平等基礎上一爭高下,這些項目就能融到資金。因為這些項目能確保二十年的穩定回報,所以我認為資金會流向這些項目,” 比爾·格魯斯說。
?? ?另一家名為Cool Earth的太陽能發電初創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羅伯·蘭慕金(Rob Lamkin)回應說:“信貸危機確實讓我猶豫了一下。但是能源問題影響重大,在項目融資方面,我并不認為會有什么問題。” 該公司總部設在加州利物摩爾,通過創投基金取得2,100萬美元的融資發展“太陽能氣球”——利用大氣壓力從太陽光中收集能量并儲存在太陽能電池里。
?? ?對于那些具有公用事業公司規模的大型項目的開發商,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廠而言,關鍵在于嚴格控制成本,而這在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絕非易事。
?? ?地熱發電企業Ormat 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帝他·布隆里奇(Dita Bronicki)也認為不會有項目融資問題出現。他說:“我相信借貸成本將上升,但是像Ormat Technologies這樣的公司,現金充足,發展較快,并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小公司則可能要面對投資者的挑剔。”
?? ?綠色產業企業家通常心態樂觀,因此他們認為前途光明也并不奇怪。本周他們就更有理由樂觀了。正當華爾街身臨絕境之際,美國參議院周二終于通過了延展重點再生能源投資稅務優惠法案及一系列推動綠色科技的措施,如為電動汽車車主提供最多7,500美元的稅收優惠。不過參議院的法案還須在眾議院經過類似的司法程序才能最后生效。
?? ?如能法案得到通過,太陽能發電項目將能在2016年之前享受到百分之三十的投資稅收優惠。
? ??比爾·格魯斯說:“這對進行項目融資有利。現在還有很多人在觀望,如果稅收優惠法案能夠獲得通過,就能成為項目融資的一股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