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了。今年是《財富》雜志連續第27年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瀏覽今年的排行榜,中國企業上榜數量繼續領先讓人高興,但面臨的挑戰仍然嚴峻,讓人清醒。
《財富》世界500強的經營狀況不佳
今年發布的世界500強的營業收入(2020年)比上年有所降低。企業利潤則有大幅跌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世界500強的經營狀況跌入低谷。2009年,世界500強的總銷售收入為23萬億美元,利潤只有9,604億美元。此后,世界500強的經營狀況逐步恢復。2019年,世界500強的銷售收入攀上歷史高峰,達到332,941億美元,利潤總計達到20,613億美元。
此次發布的世界500強的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316,919億美元,比上年(2019年)有所降低。企業利潤16,487億美元,比上年則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達到20%。
這些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下降的直接原因顯然與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有關。新冠疫情的蔓延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西歐、北美、東亞這些地區的經濟活動發展停滯。世界500強的經營收縮,導致收益下降。
去年,世界500強的銷售收入的減少,使得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門檻(最低銷售收入)也從上一年的254億美元降低到了2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企業中有45家企業跌出了排行榜,占全榜總數的9%。這個比例大大高于每年的平均數。一般情況下,每年跌出排行榜的企業數量占全榜5%左右。例如,2019年有26家企業是重新進入或新進入排行榜企業,換言之,2018年排行榜上的企業到2019年有約5%跌出了排行榜。這一數據也表明,2020年有相當多的世界500強的經營狀況不佳。
中國企業在排行榜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加強
去年,不計算臺灣地區的企業,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有124家企業出現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上榜企業達到133家)。中國大陸企業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美國的121家,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今年,不計算臺灣地區的企業,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有135家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加上臺灣地區企業,中國上榜企業達到143家)。美國今年上榜企業比上年增加1家,達到122家。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進一步超越美國,加強了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數量領先。
自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27年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如此迅速地增加在排行榜中的數量。
資料來源:根據《財富》雜志歷年數據整理。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中國大陸企業(包含香港地區企業)。
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明顯改善
進入2021年排行榜的中國企業不僅數量增加,而且企業經營狀況大大改善。
與中國企業自己相比,2021年上榜企業平均銷售收入達到661億美元,比上年的669億美元基本持平;平均利潤達到35.4億美元,比上年的35.6億美元也基本持平;銷售收益率達到5.4%,與上年持平;凈資產收益率8.7%,略低于上年。顯然,2021年上榜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基本與上年持平。考慮到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的企業經營困難,中國企業能夠取得與上年經營業績持平確屬不易。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世界500強橫向比較,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超過了全球企業的平均水平。2020年,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銷售收入661億美元,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銷售收入634億美元;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35億美元,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利潤33億美元;世界500強凈資產平均392億美元,中國上榜企業凈資產平均390億美元。中國上榜企業銷售收益率5.4%,世界500強5.2%;中國上榜企業凈資產收益率8.7%,世界500強的凈資產收益率為8.4%。銷售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這兩項重要指標中國企業均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數。
過去,中國上榜企業經營指標與美國等先進國家企業差距比較大。去年的排行榜上中國企業銷售收益率5.4%,美國企業8.6%,美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達到中國企業的1.6倍。中國企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9.8%,美國企業達到17%,是中國企業近兩倍。
今年排行榜上的135家中國大陸企業(不計臺灣地區企業)銷售收益率達到5.35%,美國122家企業銷售收益率6.47%,美國企業銷售收益率是中國大陸企業的1.2倍。中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8.7%,美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11.8%。美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是中國的1.36倍。與上年相比,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的差距大大縮小。
一般情況下,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是中國企業規模擴大和經營質量提升的內在原因。然而,2020年中國企業如此迅速擴大規模和改善經營,顯然也受益于中國有效地遏制新冠疫情,使得企業迅速恢復和擴大生產,中國企業的國外訂單增加導致對外貿易的擴大。
以國際貿易為例,2020年中國貿易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商務部提供的數據,202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2.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中,出口17.9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長27.4%。全年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國際貿易的增長對于中國企業經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中國企業相比,其他國家企業顯然受到2020年全年新冠疫情影響而遲遲難以全面恢復生產和經營。以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美國企業為例,2020年上榜企業的銷售收益率從上年的8.6%下降到6.47%,凈資產收益率則從17%減少到11.8%。兩個經營指標均大幅度下滑。同期,上榜中國企業的這兩個指標與上年持平。因此,中國企業經營指標與美國企業大幅度接近了。
考慮到新冠疫情這個特殊因素,一方面我們應該為中國企業的進步,包括企業在應對新冠疫情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后新冠疫情時代其他國家企業恢復經營將對中國企業帶來競爭。由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準備應對嚴峻的新挑戰。
中國企業仍然面臨從大到強的嚴峻挑戰
今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整整20年。20年來,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市場,與全球產業鏈連接,實現了從小到大穩步發展。去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數量達到124家,第一次超過美國。今年,中國大陸(包括香港)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到135家,領先地位進一步增強。可以說,中國目前已經擁有最多的世界最大的企業。這個發展歷程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企業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如何從做大到做強?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多次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我們的研究認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并不僅僅是規模大,而且是全球競爭力強;不僅僅技術和產品等企業硬實力強,而且管理和文化等企業軟實力也強。企業規模大是企業競爭力強的一個因素,但是大不等于強。許多企業并不大,往往并不為人所知,但確實是其業務領域的翹楚,即人們所謂的“隱形冠軍”。
企業大不等于強也體現在世界500強排行榜的變化上。我們可以發現,每年發布新的世界500強時,由于有的企業競爭力不強,總有一些已經上榜的大企業跌出榜單。
如前所述,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26家企業跌出了2020年新排行榜。前一年,2018年上榜企業中則有25家跌出了2019年新的排行榜。每年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時,總是有5%左右的企業被新榜單淘汰。
同樣如前所述,中國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加強,取得令世人矚目的進展。現在,我們切不可以把做大等同于做強。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做強上來,更加關注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偉大目標。
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不僅需要增強企業包括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在內的硬實力,還要增強企業包括合規競爭力在內的軟實力。
轉換思路:專注“專精特新”的技術與產品
我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不少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的競爭能力并不強。其關鍵原因在于缺乏創新的產品以及制造創新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及軟件。
ICT產業體現著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水平。今年美國有19家歸入ICT產業的企業(不含航天和防務類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中國則有9家ICT企業(不含家用電器及航天防務類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與美國上榜的ICT企業相比,除了個別企業,多數中國ICT企業往往缺乏自主創新的產品和技術。而美國上榜的ICT企業往往擁有獨到的創新技術和產品。
有評論認為,“中國制造在西方的商場里,德日制造在中國的工廠里,美國制造在中國的實驗室里”。這里說的美國制造是指科研儀器設備。世界最大的科學儀器公司就是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2020年該公司營收322.18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80位,比上年排行上升118位。截至目前,中國一共有1,000多家科學儀器廠,大部分產值低于1,000萬元。而據美國化學會的數據,2018年全球科學儀器行業TOP 20中,美國8家,歐洲7家,日本5家,沒有一家中國企業。
此外,隨著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軟件行業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領域里,我國企業與先進國家企業也有著不小的差距。
盡管國產智能手機已經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但在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上,兩家《財富》世界500強公司谷歌和蘋果所控制的移動操作系統安卓(Android)和iOS的市場占比分別高達81.5%和18.4%,幾乎控制了整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工業軟件發展處在落后地位。工業軟件相當于企業的神經系統,控制著整個企業的運行。離開工業軟件,設計工作基本不可能進行。但是在目前的中國工業軟件市場上,國產軟件只占據了1/10。
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以及工業軟件往往都是中小企業制造或開發出來,大型企業在構建全球產業鏈過程中對這些專業化精細化和特色化的產品及這些企業加以整合,從而形成強大的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全球產業鏈往往都是高度專業化分工與緊密的全球化合作形成的。正因為如此,在追求企業做大做強之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追求專業化、精細化,掌握獨門絕活,成為業內的“隱形冠軍”。
近年來,芯片在現代企業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逐漸被大家關注。制造芯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被譽為芯片之母。目前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機,多數企業只用荷蘭阿斯麥公司的產品。而阿斯麥并不是《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如果不是因為美國制裁中興和華為,國內很少有人知道它。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最近指出,我們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各位企業家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中國需要一大批技術和產品領先世界的大企業集團,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型的中小企業。當中國企業鞏固了《財富》世界500強的領先地位之時,特別需要看到我國企業的弱點,從而轉換思路,更加關注打造“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而不是片面追求企業的規模。
強化合規競爭力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2020年,全球多數國家受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停滯甚至萎縮,而中國經濟仍然取得了正增長。中國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經營狀況大為改善。在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的中國企業不僅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經營指標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與美國企業接近。中國企業的硬實力明顯提升。
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進一步增強硬實力同時,強化軟實力,特別是合規競爭力。
強化合規管理、增強合規競爭力是近年來全球企業發展的新趨勢。據我們調查,最近20年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政府都加大對企業合規監管。全球企業紛紛建立合規管理體系應對外部監管,同時重構企業合規文化提升合規競爭力。強化合規管理已經從反腐敗專項合規擴展到包括競爭規則合規(反壟斷)、金融規則合規(反洗錢)、貿易規則合規(遵守出口管制以及經濟制裁之規),以及數據保護合規知識產權合規等全面合規。合規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必須跨越的門檻,同時也成為了企業重要的軟實力。
然而,合規風險是中國企業不熟悉但是又十分嚴峻的風險。事實上,這是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我國企業的合規監管。目前已經有400余家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實體清單和財政部的SDN名單。
自2017年中興案發生以來,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積極倡導和推進企業合規管理。中國政府及監管機構加大了對企業合規經營的監管。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中國境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的罰款,計182.28億元。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了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要求34家互聯網平臺企業發布《依法合規經營承諾》。這些企業包括百度、京東等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著名互聯網平臺企業。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活動的通知》,要求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開展內控合規建設。這個要求涉及了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10家最大的銀行、9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以及大批上榜集團公司所屬的財務公司。
如果說,過去中國企業強化合規主要是應對國際合規監管壓力。那么,現在中國企業強化合規管理不僅是為了遵循國際通行的合規監管要求,而且也是為了遵循中國政府的合規監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多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反制西方國家單邊制裁,對與中國國家安全主權和發展利益相抵觸的規則不承認不遵循不執行。2021年6月,中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企業在全球化經營中,既需要知曉和遵循國際規則,也需要知曉和遵循中國的規則。強化合規管理成為企業制定和實施全球發展戰略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中國企業強化合規還剛剛開始。面臨如此復雜的合規挑戰,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全球產業鏈重構,特別是全球競爭規則重構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會,改變軟實力落后的狀態,加快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在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提升中國企業的合規競爭力。
中國企業只有把握全球企業合規發展新趨勢,加強企業合規體系建設和合規文化的培育,增強企業合規競爭力,才能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沉重打擊了全球經濟。中國及早控制了新冠疫情,經濟領先恢復發展。中國企業不僅規模擴大,而且經營狀況明顯改善。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上的中國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企業領先地位。
從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我們高興地看到上榜中國企業雖然數量增加,經營狀況改善,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后新冠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將重組,全球企業競爭規則也將重構。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包括提升合規競爭力在內的軟實力。
中國企業應該繼續向包括美國、歐洲、日本企業在內的全球型公司學習,與它們合作,同它們競爭,在學習、合作、競爭中成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皆強大的世界一流企業。(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