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談判之后,2006年,中集和博格對外宣布了并購的意向,兩家合并之后,在全球罐箱市場的占有率將超過80%,不想招來歐盟的反對。于是,中集不得不宣布中止收購。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因為并購引起歐盟的反壟斷調查。一年之后,雙方重新設計了交易架構,將南非罐箱業務剝離出去,以總額1億歐元的價格完成收購。后來,博格也成為李貴平的中集車輛在歐洲市場的落腳點。
????博格旗下有一家生產靜態儲罐的公司Holvrieka。2007年,他的中國公司落戶南通,成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飲料大罐生產基地。2009年建成投產之后,迎來了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商法國路易達孚公司(Louis Dreyfus)的7臺船用槽罐訂單,由此,中集涉足食品飲料罐式業務。
????2007年,中集間接收購了城市燃氣運營商新奧集團持有的安瑞科能源裝備公司42%的股份,以擁有其運輸天然氣的大容積高壓氣瓶車市場。2008年,中集完成了對德國氣體工程公司TGE的收購。TGE在LNG(液化天燃氣)和LPG(液化石油氣)等領域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之后,中集又將南通罐箱、張家港圣達因和Holvrieka等業務注入安瑞科,安瑞科成為中集多元化版圖上的第三個領域:圍繞LNG和LPG的能源化工和食品儲運裝備產業鏈。
????去年,憑借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爆發和罐箱市場復蘇的機會,中集安瑞科的營業額達到80億元。“早三年我就說了,天然氣在未來十到十五年是非常黃金的發展期。那你說是不是真的呢?我認為我的判斷99.9%不會出問題。”麥伯良說:“過去我判斷,中國一定會成為集裝箱制造大國、強國。現在我又判斷,海洋工程一定往中國轉移,中國做成海洋工程的第一大國、第一強國,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那是不是真的呢?時間來證明,我認為我這些判斷不會出問題。一定是對的,沒有懸念。”
????從2008年到2012年,中集先后斥資4.87億美元收購了煙臺來福士約88%的股份。中集進軍海洋工程給了資本市場巨大的想象,它在A股市場的股價一度飆升至30元。但是,2011年,中集年報披露,海工業務巨虧11億元。頓時,中集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我沒有預計到有這么大的虧損。”麥伯良非常坦率:“我跟董事會說應該是虧損7個億。”導致虧損嚴重超出預算的原因,他認為有兩個,其一是自己的要求過高,希望在最短的時間里解決比較多的問題;其二,也是最重要的,“認識得不夠深透,對海工的特點不夠了解,太樂觀了。”
????不能按時交付,是中集來福士倍受指責的地方。“他們跟我說幾座平臺7月份就可以交付,匯報聽下來我自己也覺得問題不大,但結果到12月份才陸續交付。多了5個月可是不得了的成本吶!”面對巨額虧損的打擊,麥伯良建議董事會扣除了自己100萬元獎金。“因為我對董事會的承諾沒有達到。”麥伯良說:“反正沒有做到就要擔當,我扣自己的獎金可以吧!”
????麥伯良意猶未盡地說:“說句不好聽的話。雖然海工虧了11個億,但去年集團業績是最好的。這個坎你過不去,過不去你就死了,過去了你就肯定贏了。”今年5月份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對海工的指責讓麥伯良倍受壓力。“我很清楚,誰來干都需要時間,我沒有本事明天就把它扭轉乾坤。我沒有這個能耐。”
????麥伯良對海洋工程一往情深,這是“我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思考和研究的行業”,但是,麥伯良一直沒有能夠如意。1999年,中集的顧問麥肯錫采用波士頓矩陣,和中集管理層一起挑選了十個中集未來的方向,造船是其中之一。“我集裝箱的客戶是誰?船公司。船公司除了集裝箱,還要船呀。船是什么,也是用鋼板也是用油漆,跟我做集裝箱的主要原料很多都一樣。這些都是我的優勢可以延伸的地方。”麥伯良把前前后想的很清楚。方案做好了,談判也完成了但卻無果而終。2008年,麥伯良提出進軍海洋工程,有的董事再次猶豫。“但是他們不好意思再反對了。因為我當時提出的觀點是,海工產業大了去了。中國在這個產業上還很弱,多中集一個企業做我不知道有什么不好的。” 今年3月,中集來福士又簽訂了一個北海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合同,這是中集來福士的第十座深水半潛式平臺。
????30年的耕耘,麥伯良為中集鋪設的九大板塊“基本上成型”,這是“中集布好的一個局,這個局是為了讓我們走向世界級企業的結構,也是我們轉型升級的結構,也是我們中集未來十年往前走的結構,這個結構應該能管住中集未來十年二十年。”麥伯良說:“中集靠麥伯良肯定走不進世界500強,但是靠中集整個體系,中集走進世界500強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麥伯良現在花大力氣去研究中國的物流。他認為同歐美相比,“中國的物流太落后了。一句話就這么簡單。”去年中國的物流成本接近9萬億元,“如果做到他們那樣,5萬億就夠了。成本空間就有4萬億。更何況中國還在發展。”能源物流、化工物流、危險品物流、冷藏品物流,這些都是麥伯良感興趣的領域。“我們肯定會選擇我們具有優勢的領域進入物流。這點今天就可以告訴你。”
????我問劉學斌,有沒有挨過麥總的批評。“多了!”劉學斌毫不掩飾:“發火經常的,我們也習慣了。”他認為自己和麥伯良有相似之處,“我們都是管工廠出身的,管工廠出身的人大部分都有點個性,要不他闖不出來的,但是麥總會罵人也會疼人。”劉學斌緊接著說:“我感覺我也會。”有時候,劉學斌的“伙計”做了一件事令自己很為他驕傲的事情,“我會感動到當面流淚,我會對他說,我以后一輩子不會負你的。他也跟著我流淚。”
????“集裝箱是中集的大兒子,養家糊口要靠集裝箱。集裝箱干不好這個家庭怎么撐啊?”劉學斌說:“我們從這里發家,從這里起步,作為中集人,我們是為今天、為明天也是為后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