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馬多夫騙局的基石
????一位龐氏騙局的專家表示,通過瞄準慈善機構,馬多夫這位被指控的詐騙犯可以避開投資者突然或意外撤資之威脅。
????作者:Mitchell Zuckoff
????在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Madoff)丑聞中,最惱人的問題之一在于“他多年來如何得以逍遙法外?”答案可能有些出人意料且令人不安——因為一些損失最慘重的投資者具有可預見性。
????有報道稱,馬多夫可能已運用龐氏騙局的手法行騙數十年,用新投資者的錢來償付老投資者。大部分此類騙局一兩年就失敗了,因為撤資額超過注資額,或是因為監管機構變聰明了。龐氏騙局因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而得名,而龐茲在1920年也僅行騙了8個月,隨后多疑的記者就敦促昏庸的監管機構采取了行動。
????馬多夫的騙局能長久,監管不力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已經道歉并承諾進行調查,以找出審查者何以多年來都未發現馬多夫違法的跡象。
????但這也不能解釋馬多夫如此長期的結構性“成功”。對此,可能的答案是,馬多夫在幾年前就解決了兩個緊密相連的難題:維持增長并在同時保持穩定,這兩個難題通常使得龐氏騙局難以成為永久的賺錢機器。
????其中,增長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對于馬多夫如何通過虛飾的排他性和體面以及回報無波動,不斷吸引新投資者,已有諸多報道。另一個問題更棘手一些。當進行龐氏騙局時,如何避免出現暴露布局者真正實力的意料之外的大規模撤資——即所謂的擠兌?
????解決方法之一在于吸引那些每年確定都只提取一小部份本金的機構作為核心投資者。在馬多夫案中,他可能已通過向慈善基金會提供受到盛贊的服務達成了這一點。
????對于這些基金會在馬多夫的投資到底損失了多少,尚無完全統計,但可能有數十億美元。本月早些時候,棕櫚灘的Picower基金會表示,由于馬多夫的損失,該基金將關閉。Picower2007年的納稅申報單對自身投資組合的估值為9.55億美元。而波士頓的Carl and Ruth Shapiro基金會表示自己損失了1.45億美元。所以即使不算伊里?威塞爾(Elie Wiesel)的Foundation ror Humanity、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以及其他很多基金會報告的數百萬美元損失,損失也早已超過十億美元。
????有些觀察者推斷,馬多夫明顯偏好基金會是使私人投資者逐步獲得信心的一種策略。(“看看他為這些慈善機構贏得的可觀回報!”)這一推斷或許沒錯,但它忽視了使基金會成為龐氏騙局布局者首選目標的一個簡單事實:5%支出比例之規定。
????聯邦法律要求基金會每年將其資金的5%用于慈善行為及管理費用。有些基金會在需要時——例如在卡特里娜颶風之后——會超出這一規定,還有一些基金會本身就計劃在一段規定時間內花完所有資金。但大多數基金會都嚴格遵循5%規定。這樣,他們使其創始者的慈善事業能夠不朽。只要某基金會的本金每年能獲得5%的回報——并非在每個特定的年份都能達到,但長期來看是一個合理的目標——該基金會就能繼續存在,其贊助者之愿景也能持久。
????馬多夫聲稱自己每年能穩定獲得大約12%的利潤,這使得他對于基金會極具吸引力。基金會不追求巨額短期收益,而是尋求安全而穩定的避風港,以彌補5%的支出并使本金有所增加。通過滿足上述需求,馬多夫吸引了鍍金的客戶,這些客戶不僅能提升他的名氣,而且幾乎從來不會出現急迫的財務需求。(非營利機構和捐贈不受5%規則約束,但它們大多秉持類似的穩健哲學,而且它們似乎也同樣受到馬多夫的青睞,其中就包括耶什華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據報道該大學損失了1.1億美元的捐贈。)
????對于每10億美元的基金會投資,馬多夫實際上每年需面對約5千萬美元的取款。假如他實際上并未進行投資,照此速度,那些本金僅能維持20年。但通過持續增加新的(雖然更不穩定的)投資,建立在該方式上的龐氏騙局能經久不衰。在馬多夫案中,似乎是秋季市場崩盤和12月初其他投資者極度需要現金才導致其運轉良好的系統癱瘓。
????馬多夫尚未公開評價自己的戰略,但假如他真的將慈善機構視為其被指控的騙局之基石,那他還將招致強烈得多的厭惡。
????Mitchell Zuckoff是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新聞學教授,著有《龐茲的騙局:一位金融傳奇人物的真實故事》("Ponzi's Scheme: The True Story of a Financial Leg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