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斯納為何被提名任美國財長?
????為何他是受歡迎的財長人選:因為在時局極不確定時,他提出了正確的問題。
????作者:Elizabeth Spiers
????道指在上周五飆升494點,背后的英雄不難找到,那就是足智多謀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蒂莫西?蓋斯納(Timothy Geithner)。
????當選總統提名一身孩子氣、年僅47歲、既不具備商業銀行業從業經驗又無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蒂莫西?蓋斯納任財政部長,這一消息為何得到華爾街如此積極的回應?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不同尋常的經歷。對全球金融這片神秘領域,蓋斯納可謂無師自通,在工作中,蓋斯納在學習和實踐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天資。當沒有明顯的答案時,他至少能提出正確的問題。
????有些人批評美國政府在救市方法上反復無常。確實,在應對單個情況時,蓋斯納的靈活性極大,他坐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而在那之前,他曾為幫助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擺脫困境出力——這很容易被解讀為自相矛盾。
????畢竟,一刀切的政策其優勢十分明顯:它設定了華爾街的預期,降低了類似災難中可能解決方案的不確定性。不過正如蓋斯納所知,一刀切的政策不能照顧到不同情況下的復雜狀況,尤其是當各種情況下的企業風險預測不同,并且各銀行可用的資源不一樣。在貝爾案中對納稅人有利的處理方法,在雷曼或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或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情況里不一定對納稅人有利。
????蓋斯納不是忽視細微差別的那種人。他深謀遠慮、天性老練,盡管當他的聽眾,特別是美國國會,無法理解或蓄意忽視這些細節時,他有時難掩自己的不耐煩。他喜歡向人們提供他認為必要的細節,而不論聽眾是否提出此要求。當他——有時一再——解釋自己對當前事件的分析時,他——稍稍摻雜了些不帶個人感情之智慧——的專注顯而易見,直到他確信聽眾理解了他所說的。
????蓋斯納很自信,他的自信源自實踐經驗,也源自他曾不得不在前所未有的艱難形勢下消化新事物的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對蓋斯納而言可能是次演習——對這位天生的自學者而言,這是一個無意的機會,蓋斯納不可能沒領會到對美國市場的潛在牽連。
????蓋斯納的背景可能并未使他做好處理政治問題的準備,他這方面的能力部分是來自他愿意向恰當的人尋求幫助。在擔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期間,蓋斯納頻繁會見華爾街頂級高管,例行公事的查看這個正慢慢走向過熱的行業。當時有人批評蓋斯納不斷走訪華爾街高管,稱可能導致他過度受到被監管者的影響,但保持親近很重要。不同華爾街人士交談,你就無法了解那里的情況。
????蓋斯納正確理解了這一點:聰明的監管通常是聰明的監控之產物,而監控一直以來并非聯邦儲備銀行的強項,而是其它監管當局更正式的職能。而在蓋斯納手下,監控通常意味著旨在創建信息通道的創新小舉措,通過這些管道,聯邦儲備銀行可以更好的實時了解所發生的事情,并通過設計更為得當的報告要求,提高透明度。
????現在,徹底全球化不再是一個即將來臨的威脅(或機遇),而是每天的現實,而蓋斯納恰恰具備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堅實的政策經驗。他曾在財政部任職,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導師;而且同許多前任者不同的是,蓋斯納還具有外交政策經驗,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職;他曾在海外生活,學習過中文和日文。(湊巧的事,他和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同為達特茅斯(Dartmouth)畢業生。)而且假如說廣為報道的危機之前的保爾森中國之行有何象征意義,那就是,美國財政部的角色遠不限于華爾街,且財政部完全預感到,未來很多關鍵性發展都將是在海外。
????最后,蓋斯納在這場金融危機里自始至終都親自上陣。畢竟,這場危機發生在他的后院,當發現債務抵押債券(CDO)正嚴重破壞主要投資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時,他是最早進行應對的人之一。蓋斯納野心勃勃,他使得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比此前多年來都更強大、更具影響力,他不害怕嘗試新事物。
????但對美聯儲而言,蓋斯納不是一個傳統的選擇,有時倒是門外漢更敢冒較大風險。看看蓋斯納的新老板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