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育產業:1200億美元的商機
????作者:John Elliott
????一個新的商機在印度逐漸顯現,這一投資機會有可能和電信及零售一樣巨大,并受到投資者歡迎,這就是教育。由于印度現行的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成為阻礙印度發展的最大桎梏之一。
????即使家境貧困,印度的家長們也會把2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教育,把孩子送到私立中小學和大學,而不是公立學校。印度擁有950,000所公立學校,大多設備落后,師資匱乏。各種獨立調查顯示,印度教師的缺勤率平均為25%(沒錯,是教師!),而在最貧困和缺乏監管的地區,這一數字更高達40%以上。學生的缺勤率也很高,年齡在15到16歲之間的孩子缺勤率達到20%。
????印度很多人都無法上中學,而很多畢業生也并沒有為求職做好準備。年齡在18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只有7%上了大學,而在中國這一數字是16%,在美國和歐洲則更高。而很多人即使上了大學,也并不具備工作崗位所要求的條件。印度軟件行業貿易組織國家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在2006年曾指出,在所有應聘IT工作的畢業生中,僅有25%的工程師畢業生以及10-15%的普通畢業生是符合崗位要求的,而麥肯錫(McKinsey)在2005年所做的一份調查也得出同樣的結論。NASSCOM主席基蘭?卡尼克(Kiran Karnik)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設備落后所致。
????雖然有跡象表明,學校出勤率正在改善,但是由于目前出勤率仍然相當低,印度很可能失去其大力宣傳的“人口紅利”優勢,即12億人口中有40%在18歲以下。因為如果教育水平不高,即使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人口也是毫無意義的。
????新德里的一家投資咨詢公司Technopak估計現在的民營教育市場每年價值在400億美元左右,并且可能在十年時間里增長兩倍達到1, 100-1, 200億美元。這一發展空間正吸引著各家外國公司,比如英國出版集團培生(Pearson)旗下的培生教育以及麥格勞?希爾(McGraw-Hill),還有私募公司比如百仕通(Blackstone)、New Vernon以及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旗下的德意志證券(Deutsche Securities)。
????然而政府規定卻限制了印度和外國公司在教育領域的投資活動。以營利為目的投資興辦中小學和大學是禁止的,但是慈善信托公司卻被允許投資建校,現在有50,000座學校是由慈善信托公司經營的。很多成立信托公司的企業理論上應該把所得盈利再次投在教育領域,然而很多公司卻把賺的錢投資在了其它領域。其中最大的一家是由Chauhan家族控制的Amity大學,在印度共有50,000名學生。
????約有50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學校,它們之所以能夠避過政府規定是因為它們是一些國際組織的附屬機構,比如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的考試項目。一些民營機構在與印度學校攜手組織一些非營利項目的同時,也組織著國際文憑組織的營利培訓項目。
????房地產公司也找到進軍印度教育市場的方法,它們通過Educomp(印度最大的教育服務提供商)之類的公司以及外國公司聯合起來,建設和運營由慈善基金注冊的學校,招收對象是那些購房者的孩子。
????針對是否正式允許民營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投資辦學,而不是允許它們以這種方式鉆漏洞這一問題,政府進行了一場辯論,不過以共產黨為主的左翼陣線否定了這一提議,左翼政黨反對限制公立學校的作用。
????因此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只有兩大領域是不存在限制的。
????一是職業培訓,這一領域正吸引著印度數家大公司,比如由辛哈尼亞(Singhania)家族掌控的JK集團Larsen & Toubro, 以及世界第二大冶金公司巴拉特鍛造公司(Bharat Forge)。與那些急需接受專業和技能領域培訓和教育的年輕人不同,這些公司并不如此急功近利,它們認為要想彌補公立學校的漏洞,就必須自己行動起來,給大學提供適當的課程,并保證優秀學生能找到工作。
????巴拉特鍛造公司在普納的工廠園區建造了一所工程學院,這所學院與英國華威大學(Warwick University)一起建立了一個研究生項目。該學院還與一家印度機構共同興辦了一個學士學位項目,公司主席巴芭?卡利尼(Baba Kalyani)稱這一項目“能讓工人變成工程師。”在這一項目下,該學院與小農鎮的技術學院攜手建立了 “天才管道項目”,設計了一些與工作相關的課程,并讓優秀學生在假期到巴拉特公司工作。
????民營公司投資的第二大領域就是給各種學校和學院提供教育系統和資源支持。這一投資機會已經吸引了一些外國公司和大學,比如培生、麥格勞?希爾、英國牛津大學(Oxford)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供的服務包括教師協助、教師培訓、考試以及語言課程。
????印度公司與外國公司同樣活躍。成立于1994年的新德里Educomp公司就是其中的領頭羊。從2000年到2005年,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對其進行了一小筆私募股權投資。現在Educomp擁有4,000名員工,通過提供以IT技術為基礎的遠程教學協助,不斷推動印度私立學校提升教學質量。該公司還給印度6, 000所公立學校提供學習實驗室。Educomp剛剛收購了美國教育網站Learning.com,從而又把兩百萬美國學生作為服務對象,同時它還通過與新加坡的萊佛士教育集團(Raffles Education Corp)合作,把業務拓展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
????這樣看來眾多公司都有技術亦有興趣推動印度教育的發展。鑒于公立中小學及大學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太可能取得長足發展,唯一的可行之路就是讓民營部門參與進來。不過只有當政府首先認識到印度有可能錯失其大力宣傳的“人口紅利”時,這一切才有可能實現。